返回
LNG设备
吉林省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三足鼎立支撑发展
2011-06-15 12:02
             1953年7月,一汽破土动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自此,年轻的城市长春肩负起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重任,5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新中国汽车摇篮的一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春也因“汽车城”而闻名于世。

  1954年,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在吉林市开工建设,并命名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吉化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人才5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7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转让技术36项,一直是我国化工行业的优秀代表。

  曾经有人戏言吉林经济是“二人转”:一个是汽车,一个是石化。不可否认,汽车和石化作为吉林省的两大支柱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好像两条坚实有力的腿,承载着吉林的经济不断前行。

  2009年,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一汽下线。从这一刻开始,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3个汽车年产突破千万辆的国家,迈进了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吉林长春再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66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全省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销售收入3849亿元,利润380亿元,税金227亿元。这4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5.7%、27.3%、68.5%和26.5%。到2010年底,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73户,比2005年增加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还多。

  “十一五”的前4年,吉林省石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8%。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7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占全省12.2%,居全国同行业第9位;完成工业总产值1249亿元,占全省12.9%,居全国同行业第16位。资产总计1331.9亿元,占全省l5.7%;实现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占全省l2.6%;实现工业利润32.4亿元,占全省6.6%;从业人员19.9万人,占全省13.6%。2010年,石化行业完成产值1609亿元,实现增加值565亿元,主要装置及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乙丙橡胶、聚乙烯、醇醚等16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甲。“十一五”末期,吉林省ABS、丙烯腈、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氯碱等30余种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

  “十一五”期间,一个极具活力与希望的产业在吉林大地崛起。拥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的我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2006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转化粮食220亿斤,年产值达1260亿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农民每户平均增收1260元,成为与汽车、石化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2010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550亿元,增长18.6%。一大批省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外大型投资集团,将目光投向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目前,已形成中部粮食和畜禽深加工区、西部畜乳产品和杂粮杂豆加工区、东部长白山特产品加工区的产业布局。

  “十二五”吉林省有更高的目标:2015年,汽车产业将达到8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达到5000亿元,石化产业达到3000亿元。到2015年,要形成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全省零部件配套率达到50%。石油化工产业要着力打造千万吨油气田基地、吉化公司和吉林化工园区两个千亿元石化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要做大做强玉米精深加工和畜禽加工两大优势产业,打造千亿元生物质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千万吨长白山矿泉水及千亿元人参、林蛙、梅花鹿等特色资源深加工基地。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