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起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均提高230元,即提价0.23元/立方米。
发改委表示,此次提高天然气价格,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国内天然气资源匮乏。二是国产天然气价格大幅度偏低。三是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适当上调天然气价格,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天然气资源,促进资源节约,保证天然气生产供应。
亚化咨询认为,此次国内天然气的提价,将进一步提升煤化工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煤制天然气行业将间接受益,化肥行业的“气改煤”将提速。从长期来看,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将对中国煤化工行业产生持续的有利影响。
——煤制天然气将间接受益
此次国产天然气提价,直接受益的是天然气生产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此外,煤制天然气的生产企业也将间接受益。
以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如果出厂售价能够提高0.23元/立方米,则每年将增加9.2亿元的收入,项目经济性将大大提升。亚化咨询估算,天然气出厂价格提升0.23元/立方米,在相同收益率下,煤制天然气工厂可承受的煤价将提高约125元/吨。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汽油的比价关系。各地要按照与90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并于两年内调整到位。亚化咨询估算结果表明,90号汽油零售价若以7000元/吨计,则对应的车用天然气价格将不低于3.75元/立方米。对于人口较为稠密,车用天然气应用普遍的地区,煤制天然气企业如能掌握车用天然气分销渠道,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煤制合成天然气(SNG)已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石化工业振兴规划,并且国家将支持新疆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考虑到我国燃气价格和汽柴油价格的发展趋势,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景值得期待。
——化肥行业“气改煤”将加速
国内生产尿素主要以煤炭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其中煤为原料的约占总产量60%以上,天然气为原料的占30%以上,油为原料的尿素产量占比已经降至10%以内。天然气出厂基准价的上调抬高了气头尿素的生产成本。此前天然气的管输价格已有所调整,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自2010年4月25日起,国家统一运价标准的天然气管输价,每立方米提高0.08元。涉及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11个省市。
目前气头企业尿素的成本为1130~1300 元/吨,按每吨尿素消耗700 立方米天然气计算,气头尿素生产成本平均增加161 元/吨,加上之前管输费提高带来的56 元/吨,成本总计增 加217 元/吨。以云天化目前0.79 元/立方米气价计算,提价后成本可达1350 元/吨。
除了气价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气头尿素企业还面临气源短缺的威胁。2009年入冬以来,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国内多家气头化肥企业停工,勉强开工的装置大多负荷也只能维持在30%~70%。
两重因素影响下,气头化肥企业纷纷选择气改煤,将为煤气化工艺供应商和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仪表等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煤制甲醇和二甲醚受影响较小
天然气涨价也将增加天然气制甲醇的成本。目前国内一般1000立方天然气生产一吨甲醇。此次天然气价格上调后,天然气甲醇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将直接增加230元/吨。但由于天然气甲醇产能占我国甲醇总产能不足20%,并且国内甲醇市场价格已经被进口甲醇所主导,天然气制甲醇企业难以向下游转嫁成本,国内甲醇价格并不会在此因素的影响下升高。因此亚化咨询认为,煤制甲醇企业受天然气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利好因素将非常有限,在国内煤制甲醇整体开工率不足40%的现状下,必须关注开发有竞争力的甲醇衍生物产品,解决产能过剩。
二甲醚目前在我国的应用仍以民用燃气为主,但天然气涨价对二甲醚行业的影响也将较小。一方面,二甲醚主要用于掺混液化石油气(LPG),且热值低于LPG,二甲醚的价格下限其原料甲醇的价格决定,上限由其替代产品LPG的价格决定;另一方面,天然气主要用于城市管道燃气,而二甲醚主要用于瓶装液化气,两者销售渠道也不同。因此,目前处于尴尬境地的二甲醚行业也将难以受到天然气涨价的提振。
总的来说,天然气价格上涨将大大提升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并为煤气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而煤制甲醇和二甲醚所受影响将较小。另外考虑到国际天然气价格通常为等值原油60%,本次调价后按照70 美元/桶的石油价格测算,我国仍只有40%,价差依然存在。亚化咨询认为,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年底贯通,天然气进口量大增将要求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进一步国际接轨,预计未来天然气价格仍有上调空间。从长期来看,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将对中国煤化工行业产生持续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