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期,是重要的亚太天然气需求增长极,是俄罗斯最值得重视与发展的天然气市场。中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接近60%,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不足10%,与国际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天然气与新能源替代煤炭的空间巨大,但这是一个渐进过程。
从需求方面看,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将从多方面拉动天然气消费,天然气在居民生活、公共服务、交通、工业及电力领域皆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电力领域,天然气应用空间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中国正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虽以新能源为主,但对煤电、气电有很强依赖,火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具有兜底保障功能。东北、西北、华北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地区。
从去年以来的各类政策信号看,我国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新能源电力建设的主基调是又快又稳。如果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可考虑在三北地区建一批气电项目,与新能源电力形成一定比例的匹配关系,届时,气电与储能及新型智能电网系统等将共同支撑实现新能源系统稳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继而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俄罗斯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有地利优势。据多家机构预测,我国天然气需求峰值在2040年前后,届时年需求量将在60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需求的最大优势是市场稳定性,需求增长是一定的。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仍需大量进口。一方面要依靠海外LNG进口,需要建设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依托管道气进口。中俄天然气管道开通后,与中亚管线、中缅管线,以及LNG接收站遥相呼应的局面,将使得天然气保障程度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俄罗斯是陆上邻国,双方有天然的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地缘条件,具有地理优势。目前,俄罗斯正计划修建过境蒙古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成后也是为蒙古利用俄罗斯天然气创造便利条件,同时能进一步促进中俄天然气深度合作。
全球天然气市场将进行新一轮布局调整,对中俄双方都是机遇。长期来看,全球天然气供应是充足的,去年发生的气价飞涨和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新“疫情后遗症”。因为疫情发生后,全球油气投资锐减造成产能不足,而2021年以来的经济恢复又使得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供需之间的衔接出现断档,并出现了价格波动,市场机制的运行与修正应能填补这一缺口。此外,从供应来看,全球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俄罗斯、美国仍具备供应能力,一些新兴国家,如沙特、伊朗未来也将加入天然气供应大军。全球天然气市场的重新布局对于中俄双方都意味着机会,抓住机会就是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