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氢能
从两会看怎样发展氢能,助力”双碳”目标
来源:气体分离Alisa2022-03-09 09:56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的重点之一。氢能作为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理想载体,是我国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路径。近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氢能等新能源”。

    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氢能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并纳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2022年两会,氢能依然成为各界关注点,“双碳”背景下,氢能怎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出了建议,就氢能顶层设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氢能产业链建设及应用等方面拿出“解决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济师吕亮功
建议,加强氢能发展顶层设计,出台氢能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氢能在我国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主要任务,并制定完整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同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围绕交通应用领域制定规划,引导石油石化、物流、钢铁、邮政、电商配送等行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多样化的氢能应用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黄跃金
建议,加快制定氢能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发展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举措,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协同责任,成立国家层面指导协调机制;发挥氢能产业链科技攻关和示范作用,关注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同时成立国家层面的氢能研究部门,确保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上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在国际市场应用份额,制定国际标准规则,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国际化发展。加速同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系统规划我国氢能产业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领域、行业和区域,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多渠道拓宽氢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孙建博
建议,国家能源局等有关国家部委牵头,联合科研院所和相关大型企业,开展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发展的时间点和路线图,指引行业健康良性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可注重战略引导,鼓励先行先试,强化示范应用,助推氢能产业加速发展壮大,可将山东淄博、济南、潍坊等连片地区确定为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支持淄博市创建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尹兆林
建议,加快完善氢能源产用支持政策。加大绿氢装置及加氢站建设补贴、氢能售价补贴、氢能汽车购置补贴力度,实行氢能生产和储输设备免税政策,促进氢燃料技术和氢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
建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下一批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带动成渝两地周边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发挥在西部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国层面构建起“东中西”协同发展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
建议,国家支持大连市牵头建立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可加快推进我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步伐,引领大连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
建议,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当地氢源和氢能源汽车应用两大地域优势,通过加快氢能源汽车的推广、氢能中和二氧化碳、配合加氢站建设带动上游制氢、储氢、加氢环节产业链逐步构建,进而集聚相关产业链资源,推动东北地区氢能生态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委会主委、长春市政协副主席秦海涛
建议,加大对氢能开发利用的支持,打造吉林西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主链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装备部件等支撑链。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
建议,发展海洋制氢一方面可助力沿岸工业发展,另一方面,海上制氢场也能变身“移动加氢站”,助力以氢气为动力源的远洋货轮高效加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
建议,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参加,开通液态阳光甲醇产业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液态阳光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绿氢甲醇项目,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汪鹏飞
建议,开展高效大型氢液化系统核心关键装备科技攻关,突破安全大规模氢液化关键技术;发展液氢储运技术及关键装备,实现氢能的长距离、大规模经济输运储存;整合大规模氢制备、液化、运输等产业技术链,形成我国特色的氢能综合利用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
建议,强化已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和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加氢站建设的政策供给,把商业用地改变成工业用地的性质,以减轻建站的负担。简化建站审批手续,变多头管理为一个部门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如
建议,氢气内燃机与氢燃料电池支持政策相同,并纳入氢能发展战略;设立氢气内燃机专项,促进氢气内燃机关键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建立若干示范工程,构建氢气内燃机及车辆的标准法规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内燃机工种技能大师许燕妮
建议,尽快出台和完善氢气内燃机政策法规,加强氢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燃氢发动机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
建议,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可带动新能源材料需求的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化肥二部副总经理刘平建议,氢能属于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无碳排放、应用场景广等诸多优势。海南环岛的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氢能的条件。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