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时许,位于南京栖霞区迈皋桥、已停产的原南京塑料四厂工地,由于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泄漏后引发爆炸。图为抢救现场。CFP供图
爆炸过后,,悲剧痛人。IC供图
◎已造成10死14重伤,南京全市总救援◎系施工挖断管道导致丙烯泄漏所致
据新华社电昨日上午10时15分,在南京市栖霞区已停产的原南京第四塑料厂厂区,发生可燃气体管道泄漏爆炸,并引发大火。目前,事故已造成10人死亡,现有120人住院治疗,其中14人伤情危重。
据南京市政府14时50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此次爆炸事故造成周边居民住房及商店的部分玻璃破碎,建筑外立面局部受损。据环保监测部门报告,燃烧物为易燃可爆气体,现场和周边空气符合环境质量要求。
事故发生地位于南京城北幕府路高丽家具港旁。据现场目击者丁先生说,他家离事故发生地300多米,事故发生时,他感到房屋出现了2至3秒的晃动。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迎面袭来。起初以为是地震,后来才知是由爆炸引起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离爆炸地点1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毁坏严重:屋顶坍塌、玻璃破碎,有的钢筋水泥都被炸开。距离爆炸点50米处的公路上,一辆公交车的玻璃也被震碎,多名乘客受伤;1辆集装箱卡车上面的集装箱板也都震凹进去。
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南京市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赶往现场指挥救援。公安、武警、消防、环保、120急救中心等部门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据介绍,此次事故中伤者比较多,目前主要有4家医院在承担伤员救治工作,分别是鼓楼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迈皋桥医院和武警医院。记者12时40分左右赶到鼓楼医院时,看到送治事故受伤者的车络绎不绝。医院院长丁义涛介绍,从11时20分至12时50分,一共有76名伤者前来治疗。记者了解到,这些伤者主要有颅脑外伤,多发性骨折、严重烧伤等,均系由爆炸和燃烧引起。目前鼓楼医院已有30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工作。
据塑料四厂附近的南京市民透露,该厂为废弃工厂,且附近的居民也在陆续迁走。事发地附近商店工人也表示,发生爆炸的塑料厂已是废弃工厂,而且拆迁已基本结束,事故爆炸时现场并没有多少人员,但是爆炸所波及范围非常大。
据报道,2年前,南京第四塑料厂15、16号两大仓库发生火灾。大火肆虐了半小时后被消防队员扑灭。市民反映空气呛人,味道难闻,但在仓库附近很难找到消防栓。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赵洪杰
后方联动记者徐滔 见习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吴晓彭周游刘星
市民踊跃捐血 私家车变救护车
爆炸发生12小时后,记者来到南京事故现场。这起由丙烯泄漏引发的爆炸震恸了整个南京城,但在灾难面前,这座城市的市民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团结。在惨烈的场景下,他们积极的互助互救很感人。
互助互救爱心如潮
据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和目击者介绍,塑料四厂爆炸引发大火,危及现场施工人员,同时爆炸形成强大冲击波,造成方圆数里之内不同程度破坏,估计有数百人受伤。
昨晚,南方日报记者在迈皋桥医院急诊室看到,头、手、足被玻璃划伤的市民云集,现场有多名医生对伤员伤口进行处理。由于伤员太多,床位紧张,不少人缠着绷带躺在输液室接受治疗。
爆炸无情,但随后发生的一幕幕让伤者感动。
爆炸地点临近马路一侧的数间房屋整体倒塌,数位路过的市民立即从废墟中抬出几名伤者。在马路对面,居民楼玻璃在瞬间破碎,不少伤员全身鲜血淋漓,几辆私家车见此情景立即停车,火速将伤员送往医院。一位年轻人背部严重灼伤,一位老者推来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让年轻人趴在三轮车上送往医院。
南方日报记者获悉,仅送往迈皋桥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伤者超过300人,由于不少伤者需要输血,血库一度告急。医生介绍称,昨日下午6时,在晓庄广场附近一辆流动献血车前聚集了不少人群,众人纷纷挽起胳膊希望献血救治伤员。
现场惨烈树不见叶
爆炸发生在南京东北角的栖霞区。昨晚,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获悉,爆炸发生后,当地政府对栖霞大道进入事发地附近施行了交通管制,直至下午5时才逐渐恢复通行。
自栖霞大道通往塑料四厂的小马路已经被警方封锁起来。数位事发后第一时间来到爆炸现场的当地居民称,爆炸波及的范围约有2块足球场大小,所到之处都烧得漆黑一团,周边的树木只剩下树干,已经找不到一片树叶。
记者到达现场后发现,在栖霞大道距离事故现场约3公里左右处,不少商铺附近都围起了遮挡物,部分门面的玻璃窗出现了损毁。朝着事故现场走去,爆炸所造成的场面变得越发触目惊心———交通局大楼数块巨大的玻璃墙破损,一家宾馆一楼2块落地窗空空如也,房间的摆设全部呈现在路人面前,路旁堆满瓦砾。
越过一座桥梁,眼前的场景令人联想起玉树大地震后的情景。发生爆炸的塑料四厂位于栖霞大道背后,临近的一侧全是物流公司和汽车修理行,如今一溜烟趴在地上,原本不坚固的房屋大部分已经坍塌,依稀只能通过残损的招牌来辨认,而架设在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房顶上的广告牌,已经扭曲得变成一堆麻花。
一场爆炸炸出多少问题
●问题一安全痼疾为何无法根除?
南京第四塑料厂发生爆炸不是偶然,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痼疾,早已深埋其间。
记者检索资料发现,此次发生爆炸的南京第四塑料厂的2个仓库,在2008年时就曾内发生过火灾。赶来救援的消防队员,因为找不到“藏身”垃圾堆中的消防栓,迟迟不能投入灭火。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军说,像塑料厂这样属于化工大类的化工厂,在最初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上报环保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审批,经过这些部门的联合审核,对包括污染和安全在内的化工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严格审查通过之后,才能够投产。
而根据现场消息,此次南京塑料四厂爆炸原因是工人在拆迁时挖断丙烯管道,导致丙烯泄漏,并在十分钟后引发爆燃。
李军说,在化工厂存放易燃易爆物体的压力容器必须装安全监测器,如果发生事故,安全监测仪器会检测到有液体泄露,管道阀门会自动关闭,切断火源。如果阀门没有关闭,火线延展到存放液体的压力容器,产生的爆炸就会危害巨大。
●问题二安全部署成一纸空文?
在本月初,南京市政府就对面临的安全隐患做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
当时,负责南京市安全生产的安委主任罗群就在南京市安委会召开全体成员(扩大)会议,要求着力抓好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工作。他还特别强调,要在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上下工夫,深入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次至少埋葬掉十条鲜活的生命,这家已经关停的塑料厂,打乱了南京市委的安全部署。显然,事实证明南京第四塑料厂,没有完成罗群的要求。“一面是不断强调安全生产,另一面又是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网友不禁反问,“为什么一次次的血泪教训,仍不能唤醒某些人麻木的神经呢?”
●问题三工厂附近为何居民密集?
可是国家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此次发生爆炸的塑料厂厂址就是在居民聚居区,这也是造成此次爆炸伤亡严重的原因之一。
“按规定塑料厂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该统一设在工业园区内,工厂附近不应有居民。”中科院广州化学公司副总经理邹永分析,这或许和工厂建设年代较早有关,“后来人多了,可是规划没跟上,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么多的人和塑料厂如此‘亲密接触’,相当于在枕头边安放了一颗炸弹。”网友对此评论,“如此一来,一旦意外发生,附近居民连逃命的机会都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