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的煤炭到清澈的汽油或高标号柴油,煤制油技术和成本控制曾经是那么的高不可攀。而如今,达到欧洲V标准的潞安煤基合成油已经被用作上海世博会部分油轮和公交车辆的环保调剂油。
今年以来,一拨又一拨的煤化工领域院士、专家来到山西纵论世界煤化工研究方向、细谈中国煤化工产业走向。许多人还对潞安集团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产业化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谨慎论证,并对煤制油示范企业在实现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献计献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既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用煤制油的国家,而潞安集团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掌握铁、钴两种催化剂生产煤制油技术的企业,且该企业21万吨合成油示范项目生产出的主导产品柴油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本着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推动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煤基合成油产业化项目尽快实施规模化生产,就不仅极具战略意义,而且颇有经济价值。
众所周知,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油价的整体趋势是节节攀高,而我国的能源储备和能源消费情况又是“富煤穷油”和“以煤为主”。如今,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世界能源发展也进入以低碳化为主要特征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的我国,正面临着从高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巨大压力。庆幸的是,中国学界、企业界图谋“煤制油”由来已久,转化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示范项目也屡传佳绩。当今正是规模化产业开发的最好时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李静海在谈到“煤变油”时说:山西很早就重视煤合成油技术,并且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可以考虑建一座规模化生产的煤合成油工厂,因为这既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又有利于高端煤化工人员培养和技术储备。今后,中国对煤炭的利用要从燃料的认识中跳出来,要把煤炭当做一种原料来考虑。
鉴于国家发改委目前暂时停批煤变油产业化项目的审批,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建议到,中国的煤化工已经“热”了好几年了,但总体还是说的多,做的少。低加工的多,高技术的少。发展新型煤化工,地方政府要有前瞻性。不管是以国家示范实验区还是以其他方式加快推进,山西必须提早动手,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一旦审批放开,立刻就能接续上,与政策同步。
中国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院长曲思建也说,山西新型煤化工产业要优先发展煤制油,因为“十二五”期间,低碳清洁能源将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公众的青睐。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认为,世界煤化工的主战场在中国。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大有可为。如今山西煤化工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SMFT和MTG工业示范,尽快扩大到百万吨级规模,利用低成本的煤炭资源和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效益。
山西煤化所所长、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国自豪地说,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山西煤化所现已掌握并拥有了成熟的煤制油核心集成技术。
德国和南非是世界上两个较早涉足煤变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