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主辅分离试点县(市),张家港不久前正式出台《关于鼓励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年内40家企业主辅分离,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沙钢集团堪称主辅分离“吃螃蟹”者。早在2007年3月,沙钢就尝试将工业制气业务外包给了法国法液空公司。此前,沙钢的氧气、氮气、氩气等都是自产自用,成本较高,安全性也差。法液空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及相关服务提供商,沙钢外包这项业务后,不仅转移了风险,每年还减少成本5000多万元;而作为接包方的法液空在张家港的市场也迅速扩大,1.2亿美元建成两套大型气站,专为沙钢供气。几年下来,服务对象除了沙钢,还有浦项不锈钢、永钢集团等。
尝到了甜头的沙钢,主辅分离全面破题:将研发设计、运输仓储、销售贸易、后勤服务等环节剥离,设立江苏钢铁研究院、虹达运输公司、国贸公司、财务公司等11家独立法人机构。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对沙钢本部经济效益的贡献率超过20%。
虹达运输公司管理人员孙飞说,整个集团一年运量有3000多万吨。以前,各车间自顾自,运输分散,难管理、效率低。虹达公司成立后,将所有业务统了起来,有各种车辆1397辆,还整合150多辆社会车辆作为“编外车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去年完成运输总量267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公司入选全国物流100强。
科技机构的剥离,使沙钢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更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有关人士说,以前沙钢的研发主要靠上海,现在有了研究院、请来日本专家做技术顾问,不仅自主研发能力上了新台阶,经济效益也很可观。2009年,靠收取科技项目委托费、项目利润提成等,当年实现收入3075万元。
金港镇德积街道的氨纶纱主辅分离属另一类型。
十几平方公里的德积街道,是全国最大的氨纶纱生产基地,100多家生产企业在此集聚,市场半径涵盖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织布厂。
这里,首先分离的是物流仓储业,龙头企业天霸集团独资成立了天禾物流公司。集团副总经理刘士波告诉记者,氨纶纱原料90%是棉花,整个街道一年消耗不少于10万吨。以前,各家企业分别采购、各自堆放,占用仓库少则几千平方米,多则上万平方米,还造成大笔资金沉淀。
眼下,5个大仓库腾了出来,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都归到天禾物流名下。刘士波说,将这些仓库稍加改造,再出台相应政策,比如以天禾物流名义协助解决贷款,吸引供应商落户,仓库里储存棉花的主人就由天霸变成了供应商。“仅这一项置换,天霸就可以盘活4000多万元资金。”街道上其他企业也将因此而实现棉花就地配送。
目前,张家港正着手主辅分离的还有:毛纺企业澳洋集团,正在着手分离本部的毛纺物流;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华尔润分离物流业,通过募集社会股份方式引入先进技术和经验;第一商场拟分离仓储配送业务……
“今年以来,全市已有26家企业进行了非核心业务分离,上半年新增营业收入3亿元,入库地方各税2400万元,预计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入库地方各税6788万元。”陶凤德说。
分离非主营业务,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直接的是税收优惠。比如,工业企业上缴的是17%增值税,分离出服务环节后改缴营业税,税率为3%或5%。流通企业原本缴增值税7%,将仓储配送环节分离出来就变成了5%营业税。
张家港的实践表明,最适合主辅分离的是规模型、本土型、集聚型企业,其研发、物流、仓储、检测等环节可以率先分离。
然而,这项改革有其“适应性”,“全覆盖”尚欠火候。比如,外资企业创办初期通常已将非主业分离;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旦将研发环节剥离,就可能影响享受优惠政策。即便是本土大企业,分离也很难套用同一模式。华芳集团是典型的大进大出企业,但率先分离的并不是物流环节,因为每年都对外招标,物流成本控制很有效。企业人士担心,一旦主辅分离,采购成本可能不降反升。相反,它们将研究所剥离,不仅成为张家港纺织检测站,相关设备还享受150%抵扣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