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气体
央企整合百日倒计时 53家军工业上市公司重组路线清晰
来源:证券日报2010-09-28 09:13
 
 
 
 
frame src="http://www.cnstock.com/adv/content/inner/index.htm" frameborder="0" width="230" scrolling="no" height="260">frame>

        央企整合9月提速 诱发地方国资“注入潮”

  凉风渐起悲鸣蝉,中秋国庆双节已至,2010年所余不足百天。对于国务院国资委而言,要完成将央企数量从目前的123家减少至100家以内,无疑时紧任重。业内人士认为,央企重组大限临近、地方国资整合方兴未艾、各传统行业为提高集中度而进行的重组都将为下半年的并购重组题材提供良好的环境。

  央企整合打响百日攻坚战

  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2007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序幕。随后,国务院及中央其他部委也对央企重组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特别是做为重组收官年的2010年,推动央企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

  6月30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意在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坚决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为跨区域并购重组扫清障碍。

  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在7月23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下半年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年底前确保把央企家数调整到100家以内。

  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各省从体制改革突破和财政信贷政策倾斜等方面,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意见》将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作为兼并重组推进的重点。为尽快落实这些领域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信部要求各地方在10月份前至少上报一例兼并重组案例。随后,9月16日证监会公布《并购重组共性问题审核意见关注要点》,涉及监管层在审核重组项目时重点关注的十大方面,意味着指导企业兼并重组的文件在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而如何防控重组风险将成为焦点。

  日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针对企业兼并重组表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继续成为“十二五”关注重点,为此,中国将着力引导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汽车、钢铁、水泥、稀土等行业为重点,切实抓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各项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他同时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 按照国务院要求,建立由工信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参加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研究解决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重大问题。同时,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切实抓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各项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目前,双节已至,距离央企今年减少到100家内的最后期限已越来越近,在剩下的一百天里,至少有23家央企,要么“自由恋爱”找到“婆家”,要么就是随着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规模较小、主业不是很清晰的企业将会被直接装入其中,而暂时装进中投二号的企业未来可能根据产业链布局对其进行重新整合,或者改制退出、通过专业化经营重新获得竞争力后再与第三方进行重组、出售给外部战略投资者。

  军工汽车钢铁轮番登场

  受近期诸多利好政策影响,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开始升温。数据显示,仅9月份以来,就有超过20家公司发布资产重组公告。同时,在A股市场上,重组概念股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如新希望(000876)自9月13日复牌以来,已经连续走出六个涨停,截至9月21日收盘,涨幅达77.22%。ST昌河在经历18个月的漫长等待后,通过资产重组重登A股市场首日便大涨168.8%,显然资金对重组个股的炒作仍在继续。

  “随着年底的临近,作为并购重组的高发地,央企板块无疑会受益于即将到来的重组新政。”广发证券(000776)分析师认为,虽然前期央企重组板块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但在节后热点中,涉及军工、汽车、钢铁等三大央企并购重组板块的股票仍是市场关注焦点。

  从军工行业来看,军工整合是央企整合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板块。

  汽车行业中,早在去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汽车业兼并重组目标就已制定: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车企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车企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车企集团由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在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上,汽车业排名首位。有消息称,工信部已经开始起草促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具体政策,预计这一政策于2010年年底公布,种种迹象表明,汽车企业并购步伐还将加快,明年中国汽车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兼并重组大潮。广汽是否再次“扩编”,安徽省政府“大安汽”的梦想会否加快实现,以及北汽收购众泰、力帆能否加快等等,这一系列潜在的重组大戏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都有可能变成现实。

  对于钢铁行业,华泰联合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认为,钢铁将进入兼并重组关键时期,深化优势重组将成为未来钢铁行业必然趋势,通过重组直接减少钢铁企业数量、提升产能和区域集中度有利于加强对铁矿石谈判话语权,提升整个国家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对于重组企业而言,劣势企业将从优势企业处获得资金、管理和技术等层面的更多支持,有于公司竞争力提升,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和更高的经营安全边际。目前,尽管跨地区阻力依然很大,但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大趋势下,未来省内、跨省和跨区域寻求资源互补方式并购重组将明显增加。随着钢铁行业新的合纵连横大潮掀起,钢铁业大重组的一些布局也已展开,目前宝钢正在和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沙钢接洽,双方意欲携手合作。同时,首钢目前也正在加速推进并购通钢的进程,从而实现其布局东北市场的战略目标。而鞍钢可以重组凌钢和东北特钢。

  地方国资整合快马加鞭

  9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杭州召开首次有关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专题会议。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明确指出,地方国资委要重视明确本地区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优化地方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指导地方重视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为推动地方国企重组,国资委此前举办了一期国企重组上市培训班,指导地方国资监管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国资委要求,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以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以国有企业的有序整合为契机,沿着产业链和价值链方向,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重组、并购和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的战略性重组。在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监管部门的推动下,未来地方国资整合将掀起波澜壮阔的大潮。

  事实上,由于地方国有资产的总量大于中央企业,因而可供注入上市公司的地方国资潜在数量更加惊人。按照国资委的构想,央企最终缩减至30-50家,地方国企总数亦不超过1000家,大量国资通过证券市场重组整合最终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乃是大势所趋。

  目前,不仅许多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行动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各地市属国有企业的类似运作也相当的热闹。未来有望形成国家、地方两级国资赛跑整合的格局。而且地方国资的整合更加有的放矢,证券化的主战场应该在金融、地产、核心产业和交通等四大领域。目前,上海、河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山西、山东、广东、陕西等省市国资部门下发了相关文件,涉及通过资本市场整合地方国资,以此迅速做大做强地方国有企业。

  从打响地方国资整合高潮的第一枪的上海来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的国资证券化率只有25.4%,距离目标还相差较远。随着世博会渐入尾声,上海市政府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这一度暂停的“难题”进行攻坚。粗略估算,2010年应有超过200亿元的国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市,凸现最后一年攻坚之不易。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其中的投资机会主要包括市国资下属且主业定位清晰,尚未进行整合的集团,区国资委下属的上市公司以及壳资源。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冯伟认为,除了上海国资外,那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倾斜且历来利用资本市场较好的区域,更容易站在地方国资整合中队伍的前列,如环渤海经济圈、中部崛起经济圈、东部领跑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成渝新特区、振兴东北工业区等国家目前重点发展的区域,以及上海、北京、广东等利用资本市场的强势地区。

  央企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整合高潮期,这不仅考验着新任国资委主任王勇,更是对“中投二号”国新公司的考验。“中投二号”关系到国资委央企整合目标的实现,更关乎整个央企做大做强的未来。毕竟,央企重组不是为了兼并而兼并,而是国有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为了促进央企做大、做强、做优。

  此前国资委采取的央企重组原则和方式是,坚持企业自愿与国资委主导相结合,让企业之间“自由恋爱”,如果双方谈拢,符合相关要求,国资委便同意双方“联姻”,报国务院批准后,便可以正式重组。

  国资委内部人士分析,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央企重组为100家以内的任务,靠“自由恋爱”恐很难实现,因此,不排除国资委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在“百日大限”到来之际做最后冲刺,采用铁腕手段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次央企重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即通过“合并同类项”,对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进行整合,如科研院所并入相关企业集团,“一对一”式的重组等;另外一种方式是打包装入“中投二号”,即国新公司。

  如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国新公司终于即将挂牌成立,这家尚还在孕育之中的公司注定了出生后就担负重任,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曾明确表示:“要以国新公司成立为契机,加快央企重组和调整步伐。”

  在过去七年的央企整合历程中,兼并的速度大约是平均每年十余家,如今要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以往大约两年的任务,如此快速的“减法”运算,国资委似乎也不是十分着急,因为央企兼并重组的重任已经转移到了“中投二号”国新公司的身上,而国新公司也是国资委的一道王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称:“国资委手中有一张真正的底牌——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中投二号”国新公司的成立已不再是众人讨论的重点,谁将会进入“中投二号”的加法运算才是此时的热点,这关系到现在平起平坐的央企未来的命运,是变成二级子公司还是三级孙公司,是继续留名还是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对于整合标准,舆论认为,规模偏小、经营业绩不佳、偏离主业、辅业产业以及科研院所类央企应该是此次整合的目标,也都有可能进入国新公司。专家表示,科研院所应该分别对待,对于那些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科研院所并入相关产业集团的可能性会很大。但那些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的行业,科研院所应该并入国新公司以保留其为整个行业服务的公益性。

  另外,权威国资专家分析,像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中国林业集团公司这样的央企,整个行业就一家,被重组的可能性不大。国资委内部人士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虽然业绩排名靠后,但性质特殊,也可能暂时保留。

  尽管一路走来,央企重组的道路并不是十分通畅,但总体而言,结果还是很好的,一路的披荆斩棘收获了鲜花美誉。

  从最直观的数字来看,2003年,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仅有6家入围世界500强,而到了2010年,有30家央企入围《财富》500强; 2003年央企资产总额约8万亿元,而今年可公布的108家央企资产总额为21万亿元;2003年央企平均资产为408亿元,2009年则达到了1944亿元,当年中央企业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9.3%。尽管在国资委看来,还存在着大而不够强的缺憾,但单就国资委“做强做大央企,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使命而言,重组在央企做大、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均不容忽视。从深层次来看,通过重组,央企已经部分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一路的成功也给央企接下来的重组以经验和信心。“中投二号”的任务也远不止完成今年至少23家的央企兼并,在“加法”告一段落后,将以“做强”为终极目标。

  按照国资委的计划,截至2010年,中央企业的家数将减少至100家。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今年剩下的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至少有23家央企的名字将会从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名单上消失。

  9月6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在《意见》中“解除地方制度性障碍”、“跨地区的财税优惠措施”等将进一步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分析人士认为,《意见》措施一旦落实,中央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刺激财经金融倾斜政策,最大受益者可能是央企。

  央企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集团内资产整合。此前的宝钢股份(600019)、中国船舶(600150)就是集团内部整合的经典案例之一;二是集团外资产运作。从A股上市公司来看,中国卫星(600118)、大唐电信(600198)、中粮集团、中材集团等都属于集团外资产整合的代表公司。

  随着年底前央企整合的提速,央企跨集团资产整合以及支柱行业相关央企集团的整合,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跨集团资产整合涉及股权划拨和资产整合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对于相关上市公司会进行重新的定位,估值也会产生一个溢价的过程。”东方证券分析师毛楠对此分析认为,“从整合的空间看,集团外资产运作对应的集团大多属于支柱型行业,此类行业中相关上市公司和集团对应的资产规模差别较大,整合空间比较大。”

  事实上,央企整合一直是贯穿2010年始终的一个投资主题。政策的不断推出也在不停的点燃市场对重组板块的热情,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剩下来的4个月里,央企整合的投资机会仍然会不断涌现。从行业上来看,央企重组的路线可以按照所处的行业分成三类:第一类,在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运输、航运、军工和电信等七大行业内,国资委需对央企保持绝对控制;第二类,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行业内,国资委需对央企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度;第三,在除上述两项之外的其他行业内,国资委只需要对相关企业施加必要的影响,在其中的一些行业甚至要逐渐退出。

  投资者对央企重组带来的投资机会应如何把握?从上述对整合思路的把握来看,由于央企在七大行业内需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而包括石油石化、电力、电信以及航运等行业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因此对军工行业整合势在必行,军工行业的后续资产整合值得重点关注。“我们认为,在军工行业体系中,中航工业及航天科工两大集团的旗下上市公司最值得关注。”东方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其次,是具备确定性的资产整合平台,即被明确定位为集团资产整合平台,且部分集团还承诺整合时间节点的上市公司;第三,推动央企产业布局的重要资产整合平台,即集团将上市公司作为其主营业务未来的整合方向,而集团相关资产规模和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差别大;第四,中央和地方合作产生的投资机会,即地方国资委通过股权无偿划拨以及转让的方式将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央企集团,进而成为央企未来资产整合的重要平台。不过,市场对此部分央企整合的预期不强,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因为资产注入进程的日益明确产生估值溢价。

  具体到相应的个股,目前券商出具的研究报告中也有不少提及。中金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按“三维选股”法,即通过央企整合可能性、上市公司与央企的关系,以及上市公司当前整合进程三个纬度进行筛选得到初选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审核,最终得出投资组合。这28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平高电气(600312)、国电南瑞(600406)、ST黄海(600579)、*ST黑化、鼎盛天工(600335)、北方股份(600262)、中国嘉陵(600877)、ST轻骑(600698)、*ST昌河(600372)、成发科技(600391)、贵航股份(600523)、航天长峰(600855)、四维图新(002405)、北矿磁材(600980)、有研硅股(600206)、高鸿股份(000851)、大唐电信、光迅科技(002281)、烽火通信(600498)、东风科技(600081)、山东海化(000822)、石油济柴(000617)、*ST夏新、东阿阿胶(000423)、万东医疗(600055)、双鹤药业(600062)、招商地产(000024)、丰原生化(000930)。同时,记者看到,亦有市场人士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东方证券在研报中就指出,其最看好的还是军工行业中的整合,其上市公司包括哈飞股份(600038)、航天晨光(600501)、航天机电(600151)、航天科技(000901)等,此外,葛洲坝(600068)、天山股份(000877)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随着年底的临近,作为并购重组的高发板块,央企的重组将加速进行。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而军工行业重组确定性最高,广发证券(000776)分析师王立才认为,“资产重组看央企,央企重组看军工。”

  上半年整体盈利提高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0 上半年32家主要军工企业合计收入298.9亿元,增长35.62%,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净利润18.2亿元,增长50.40%。

  2010年上半年军工企业综合毛利率达到23.19%,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显示盈利提高。

  中原证券研究员路永光认为,军工整合是央企整合的典型代表,军工企业的整合是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增幅较大的航天科技(000901)是由于在上半年向控股股东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非公开发行收购了部分优质资产。中航重机(600765)也进行了不断的收购和重组,并表范围不断增加。ST宇航(000738)、ST昌河(600372)都是在09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有较大增加和变化。航天机电(600151)的新能源光伏产业和汽车配件增长良好。航天通信(600677)业绩变化是由于商品流通及纺织制造收入增长以及资产损失冲回等因素影响。

  银河证券在最近的军工行业研究报告中表示,军工行业战略地位显著和持续成长能力强,资产注入预期较明确。航天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业绩优良、持续发展能力强,同时又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二是目前经营业绩一般、市值不大、但大股东实力较强、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的公司。

  下半年重组引发投资热情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2010年开始国防预算的支出结构将会有所调整,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将成为国防费用支出的重点领域,军工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

  不仅如此,军工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在央企加速整合大潮中军工行业重组确定性最高。目前九大军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已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都有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3家。九大军工集团总资产规模在1.5万亿左右,而相关上市资产只有2000亿元左右,未来存在巨大的资产证券化空间。

  据了解,目前中航工业已完成重组的有中航重机、中航三鑫(002163)有ST宇航。当前已通过董事会预案、重组正式启动的有洪都航空(600316)、西飞国际(000768)、成发科技(600391)、ST昌河、东安黑豹(600760)、中航地产(000043)。未来将可能成为业务板块上市平台的有哈飞股份(600038)、航空动力(600893)、中航精机(002013)和贵航股份(600523)。

  中原证券最新军工行业报告认为,市场化改革和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是几大军工集团确定的发展目标。目前在资本化运作方面目标最明确和推进力度最大的是中航集团。

  资料显示,中航集团08年成立时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集团80%的业务和资产上市,按照该计划,集团的资产注入和整合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进入关键时期。日前中航精机、中航重机又公告重大事项重组停牌,可谓风生水起。

  除了前期完成的西飞国际、ST宇航、洪都航空资产注入和整合外,年初的ST昌河,最近的航空动力、西飞国际、成发科技等重组动作不断。未来除了已经完成部分重组的上市公司外,哈飞股份、贵航股份等也都有强烈的资产注入预期。

  此外,兵器工业集团2009年提出用3年多时间,把110多家成员单位重组为30多个专业化的子集团,目前兵工集团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小,10家公司资产总额不足集团的20%,未来整合空间较大;集团的新华光(600184)、银河动力(000519)、中兵光电(600435)、北化股份(002246)等预期较强,可新增品种较多。兵器装备旗下的长安汽车(000625)和天威保变(600550)规模相对较大,而摩托车、仪表类企业有整合可能。

  重组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重组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面对即将到来的央企整合浪潮,投资者是否准备好了?

  国资委掌门人最近虽然换人,但央企整合的进程理应不会受到影响。“年内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依旧是国资委今年的主要任务。而现在央企数量仍然达到123家,这意味着今年年内百天的时间里,至少有23家央企要被整合,平均4天就有一家,这样密集的重组是史无前例的,股市的持续投资机会也是前所未有,央企重组将是年底行情的重头戏。

  近十多年来,资本市场上有近40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改善了基本面,提高了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行业整合、整体上市等目的。2008年和2009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到6965亿元,加快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央企的重组实际上是国有大股东向全体股东的一次利益大输送,将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其估值水平,往往也能带来股价的爆发式增长。

  现有的123家央企拥有274家上市公司,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哪些公司机会最大,确实值得投资者好好琢磨。提前做好功课,才能获得超值回报。

  首先要考虑的是,哪些央企整合重组的可能性最大?据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央企重组在具体操作时,实力与业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实力较弱,业绩排名靠后的央企被重组的可能性最大,而一些实力雄厚且所处行业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企业,如一些军工、石油石化、电信、电力、钢铁类企业,以及一些特殊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独苗”,应该可以肯定不会被整合。因此,被重组企业的范围就比较小了。此外,有媒体报道称,被业界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很可能在节后挂牌,有十多家央企很可能打包并入该公司。据了解,国新资产管理公司被赋予央企资产整合的重要使命,未来的经营方向是股权投资。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哪些央企会被并入,但业界普遍预期,进入国新公司的央企,将在20多家业绩相对较差的央企中产生。投资者可以据此进行分析。

  其次,如何把握最佳介入时点。重组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因此一旦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率先得到体现。当普通投资者得到重组的信息时,往往该公司股价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此时介入容易有风险,但也有可能股价会继续上涨,这就需要考验投资者的判断能力了。要选择绝对股价较低的股票,而且最好要股本小。而且重组过程包括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监管部门批复和正式实施四个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股价会有大涨阶段,也会有震荡阶段。当重组不确定性风险基本释放后,又能确认重组确实能给公司带来根本性变化时,就可在震荡阶段买入,获取后半阶段的收益。

  最后,要有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先要考虑重组也是有风险的,一旦重组不成功,股价大多会下跌。此外,任何重组都不会在短时间内成功,因此投资者不能操之过急,在这个过程中要抵得住其它股票的诱惑,坚持投资方向不变,及时是长期停牌也不要影响心态。近日复牌后大涨的ST昌河(600372)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重组的消息实际上在停牌前早已公布,重组时间比较长,股价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震荡,之后又停牌一年多,该公司给所有的投资者都提供了机会,但却只有少数投资者笑到了最后。

  央企重组是今年底乃至明年的最大机会了。而机会,也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