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山钢集团济钢:减排赢得2.5亿绿色收益
2010-03-25 10:00

       开栏的话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被认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 、上水平的关键时期 ,我国政府决定到 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45%。为此,济南新闻特开设《低碳经济36计》栏目,组织记者深入到企业、单位、部门,看他们在低碳经济中如何各展妙计、各施高招,以期为低碳经济添砖加瓦。

   2010年春节前夕,山钢集团济钢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CDM 项目第六笔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在联合国成功签发,获得400 多万欧元收益。自2007年3月份成功注册以来,该项目已经累计获得收益2700多万欧元,折合约 2.5 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签发量最多、收益最大、项目运作最成功的CDM 项目。

  所谓CDM ,即清洁发展机制,是在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合作框架内开展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交易项目,是一种以欧洲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以完成自身减排义务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资金支持,以激励全世界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机制。

  据统计,截至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共批准了2369个CDM 项目,其中732 个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最终获得减排指标签发取得收益的有 196 个。在已经获得签发的这196 个CDM 项目中,大多数为甲烷回收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N2O 分解消除、分解温室气体HFC-23等额外性比较明显、开发难度比较低的项目,而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的“节能和提高能效CDM 项目”仅有24 个,钢铁行业的9 个项目全部属于此类项目。我国钢铁行业这9个项目总签发量为 550.2 万吨,其中济钢的签发量达到323.3万吨,占行业总签发量的58.8%。

  近年来,济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果。济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于2004年陆续建成投产,该项目以钢铁生产工序中的副产煤气为燃料,利用燃气、蒸汽双气轮机发电,装机容量 543 兆瓦,每年可减少高炉煤气排放30 亿立方米、焦炉煤气7 亿立方米。与常规燃煤火电厂相比,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45万吨、二氧化碳150万吨。2009 年济钢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 28.5亿千瓦时,可满足生产用电的60%,分布式发电项目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高效转化,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济钢在钢铁行业第二家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济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CDM 项目的成功开发与运行,也得益于项目团队超前性的开发与精心管理。早在2003 年,济钢就开始关注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动向并启动前期工作,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开发工作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并最终在2007年3月17日注册成功了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个CDM 项目。项目注册后,以制定的《CDM 项目监测手册》为基础,建立并执行涉及多部门的一整套数据记录、校对、保存及仪表校验、燃油热值测定程序;制定并执行项目月报、模拟核查、系统维护、定期调度、 人员培训、持续改进等制度。完善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运行,先后成功组织并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授权第三方开展的六次现场核查,与相关方建立了信任关系,得到DOE 、合作开发方和买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