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石油化工行业二次创业 走低碳经济是唯一出路
2010-04-02 14:40
 生意社3月18日讯 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成为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热词,搜索迅速升温。同时,低碳也将走进上海世博会,为了实现“低碳”目标,上海世博会在场馆建设上可谓煞费苦心,目前最先机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在世博会场馆中一一亮相。由此,可看出,全球已经进入哥本哈根时代,石油化工行业这个高污染行业,走低碳道路是正确、且唯一的选择。
  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石油化工行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势必会有一道曙光出现。
  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也表示,石化行业能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作为,为此行业需要调整对自身的定位,进行二次创业,抓住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洪定一还介绍说:“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装置、提高能效。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石化企业还应当大力发展现代
煤化工,包括煤制天然气、甲醇、乙烯、丙烯等,现在可能成本比较高,但是规模扩大之后成本会降下来,大概需要再过10年。” 
  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走低碳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哥本哈根时代来临,若干年后,那时的我们应该生活在无污染、无噪音的时代。未来人们的生活,应该朝着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迈进,未来的地球,应该是我们更加生机勃勃的家园。说了这么多的低碳经济、低碳道路,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践行低碳经济的主力军
  尽管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出现不久,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以各种途径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并且生产工艺要求将这些二氧化碳分离出来,为后续反应创造条件,这些二氧化碳经过处理即可实现物理利用或者化学固定。目前中国每年约有几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被以各种方式物理利用,比如碳酸饮料、焊接保护气、烟丝膨化剂、灭火剂等,大约有400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被化学固定到尿素中,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二氧化碳被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等化学品,或者用于强化采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化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尽管制造这些产品不可避免会排放一些温室气体,但是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会较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国际经验,石化产业每排放1个单位的温室气体,可通过化工产品和技术帮助其他行业或消费者实现2~3个单位的减排量。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大量使用塑料产品会减轻汽车重量,进而降低油耗,相应节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生产这些塑料制品过程中排放量的2倍。在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上使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产生的减排额是生产这些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排放量的120倍。在建筑节能领域,使用泡沫绝缘材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额是生产这些塑料制品过程中排放量的250倍。中国的能效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可能的系统收益远远超出这一水平,因此急需利用系统论的思想,认清石化产品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澄清一些关于石化产业发展和低碳经济之间的误解,防止妖魔化的倾向蔓延。
  低碳经济也是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亿吨/年,各种二氧化碳的资源化途径年回收二氧化碳大约2.5亿吨,不足每年排放量的1%,因此发展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中国,更是如此,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以电为主的趋势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变化。从表面看,电力应该是中国低碳经济的重点关注领域,不过目前常用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无论是化学法还是物理法都离不开石化产业的技术支撑。物理法脱碳技术用到的溶剂,比如甲醇、碳酸丙烯酯、聚乙二醇二甲醚等,化学法用到的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乙醇胺水溶液以及氨水等,都是典型的石化产品。利用中空纤维管束和螺旋卷板式等膜分离材料得到高浓度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进行驱油或者驱
天然气,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物为代表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利用二氧化碳培育藻类实现生物制油,都是相关领域的热点。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