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业集团是集科技、开发、生产和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涉及吸附剂、催化剂、自动化仪表行业,目前拥有中国一流的吸附剂生产车间和完整的检验系统,是中国地区最大的分子筛企业之一。1992年成立,1995年进入国际市场,2000年成立恒业化工有限公司,2001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2002拥有进出口权,05年荣获高科技企业荣誉称号,2007年将上海久宙化学品有限公司和福建祺源化学品公司纳入旗下。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恒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化工企业成长为我国分子筛行业领头羊,到底有着怎样的成功秘诀?成长起来的恒业目标又在何方?带着这些疑问,《气体分离》编辑部(以下简称:本刊)11月专程赴上海采访了恒业集团副总经理
本刊:如今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石油化工和冶金等行业也带来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恒业有哪些计划和战略调整?
郭总:是的,我们也感觉到了,但肯定是要积极应对的,所以现在我们要调整市场及产品结构,比如原来空分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现在必须加大力度,实际今年已经和几家国际跨国公司(气体公司)接洽并初步形成战略合作的框架。恒业公司之所以能够被他们认可,这与公司本身管理,产品结构,质量及实力密切相关。
本刊:已开发的产品及在开发的产品是什么?何时投入产?
郭总:实际上我们开发的产品在国外以用了很多年了,只是国内用的是进口产品,在此不一一介绍。主要是空气净化及PSA,VPS工艺专用产品,所开发的产品,有的已投入市场,有的在优化工艺。
本刊:新产品如何打开市场?
郭总:目前国内空分设备生产厂,在本身制造水平及工艺上,已有了很大提高。设备也越做越大,而对于空气净化所用吸附剂(分子筛)本身并不太留意,认为都差不多,只是看的是业绩,实际上国外使用的吸附剂已经比国内的吸附剂吸附量(二氧化碳)大了30-40%。甚至大80%(二氧化碳)相对吸附器也小很多,能耗等都会减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空分设备中空气净化器有一二氧化碳穿透时间检测,国外检测时指标必须大于一定的时间,而国内分子筛基本在小于20%甚至更低,但大多数的厂家依然在配套使用。我们针对国外所使用的产品以开发出相应的分子筛。相信随着国内国外业绩的不断上升,必定会被国内企业所认知。我随便说一下数据吧,国内分子筛目前吸附数据为2.8-3.4%不等(450PPM二氧化碳吸附量).我司为有4.2%还有一种为大于6%.在实际使用时的运行成本会降低很多.国内分子筛制造商所面对的市场用户并未重视好的分子筛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而由于吸附剂设计使用量上本来的余量就很大.但随着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政策,他们会重视起来。
本刊:那国内的分子筛在您看来为什么不被国外大公司公司所接受?
郭总:首先,国外的公司总是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或不稳定,第二,因为国内制造厂商对分子筛吸附原理的研究不够,第三,测试手段简陋,第四,基本没有科技研发投入,第五,国外的新技术这几年未引进到国内。由于国内分子筛制造企业基本是购买分子筛原料生产产品,本身并没有合成工序,在原料上已无法改变已存在的问题,要想生产更好的产品已经不可能。何况,对于新的产品研发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绝大多数中国的分子筛生产企业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本刊:那你们的新产品出去以后,怎么保护自己的技术呢?
郭总:我们有自己的原材料合成厂,并在后级生产过程中将申请专利技术(由于后级制作将是难点)。当然,此方法不一定能保护自己,我们还将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本刊:你们的空分专用X型分子筛市场前景如何?
郭总:现在,我们跟国外的一些大型气体工程公司已经合作了,产品已进入他们的全球采购系统。我想,2009年将是我司又一个丰收年。但我们希望能做得更好,我们会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占一席之地。总之,我们的发展没有问题,就是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时候,我们觉得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同在。金融危机对整个气体行业影响也很大,因为汇率原因做了一些亏本生意,我们签了合同,必须严格按合同执行,而这使得我们公司赢得了信誉。
在深冷行业我们的产品国内现在就可以找到市场,他们现在用的分子筛我们恒业都能有,甚至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但我希望是提高一大步而不是比他好一点。
本刊:你们国外合作的公司可否做一下介绍。
抱歉!我们有保密协议,不能用做宣传。但通过一段时间,我想国内空分公司会知道的。谢谢你们的专访,希望通过你们能够把更好的产品及技术介绍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