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化学工业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石化产业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并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该园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日,记者就宁波化学工业区的有关情况,专访了化工区管委会主任胡祖友。
记者:宁波化学工业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您能否介绍一下宁波化工区的优势和特点?
胡祖友:我们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符合国家新近制定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规划中已经明确宁波化工区为国家“十二五”通过改造扩建和联合布局建设的2~3个4000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及200万吨级乙烯产业区之一。
二是符合浙江省着力提高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的要求。我省石化工业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为发展炼油、乙烯产业、丙烯产业、碳四、碳五、碳九和“三苯”产业群,宁波化工区是我省目前发展上述产业群基础最完善、条件最具备的理想区域。
三是符合宁波市确定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宁波化工区开发建设中,根据园区总体规划确立的目标,严格按照产业链进行“选商引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乙烯下游产业共同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有利局面,为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上游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目前,在宁波化工区规划区域内中石化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将于2010年建成投产;新增的1500万吨炼油已经开始项目申报核准工作。
记者:宁波近年来在重化工发展方面面临着资源消耗的制约,比如在原材料、园区用地等方面,未来化工区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这些资源约束问题怎么有效解决?
胡祖友:我们要以“完善、整合、提升基础化工产业;做新、做精、做细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对接、配套、延伸石油化工产业”为目标,从根本上实现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物料隔墙供应,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并有效降低环保和安全的风险,争取用5年时间,使园区范围内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把宁波化工区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园区。
一是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临港的区位优势,通过整合提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强承载吸纳能力,积极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炼油、乙烯产业区和液体化学品码头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拓展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业集聚提升。
三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按照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的要求,坚持一体化开发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为加快集聚提升和园区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宁波化工区将紧紧围绕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浙江省着力提高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的要求,以吸引世界500强、国外跨国石化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港口、炼油和乙烯等资源优势,加快拉动下游相关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密度比较大。作为宁波的化工区,与周围的其他相关产业园区相比,有何特色和优势?如何避免产业的同构竞争?
胡祖友:宁波的化工区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码头及物流优势明显。宁波港集团镇海液体化工码头已形成70多个品种,300万吨吞吐能力,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其中镇海港区化工新区的陆域面积有42万平方米,整个区域分成七个区块,第一至四区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化工区已就建设第五至第七区块、园区专用码头泊位、储罐区展开工作。园区正在建设贯穿园区的管廊带将码头与园区企业连接起来,为企业生产所需原料及其产品提供经济便捷的运输方式。镇海还建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其年交易额已经达到50亿元以上,不仅可以满足园区企业对化工原材料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园区企业产品及码头输入石化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其次,产业链衔接紧密。坐落在化工区的镇海炼化,目前炼油能力已经达到2000万吨,已开工建设的100万吨(一期)乙烯项目,可为整个园区提供丰富的开发石化后续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根据化工区产业的总体定位,以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生产理念为指导,以大型炼油、乙烯联合装置为龙头的石化源头产业、合成材料产业、高分子产品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以镇海液体化工码头良好条件为依托,发展下游延伸产品;头尾呼应,中间对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产业链的扩展不仅可以为整个化工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石油化工原料,还必将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使园区走上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第三,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化工区的用地来源为滩涂围垦,园区地处杭州湾南岸,滩涂资源丰富,可围垦滩涂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具有土地开发速度快,不涉及征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环境容量大,发展空间广阔等其他同类园区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而且随着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到各个园区生存和发展的稀缺资源,化工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已经突出的显现出来。
第四,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化工区到宁波市区仅14公里,距东方深水良港北仑港仅24公里,329国道、未来沿海快速路(杭甬高速复线)、世纪大道、舟山联岛大桥等贯通全区,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及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将大大拉近宁波化工区与整个长江三角洲的距离,园区内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三横三纵干道与各外部通道有机连接,交通优势明显。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建成通车,从化工区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仅需两个小时,这将大大拉近园区与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陆上距离,化工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逐步得到确立。
第五,市场需求巨大,民间资本活跃。据权威部门统计,浙江省轻纺产品加工能力占全国的30%,塑料制品加工能力占全国的20%,染料、颜料、医药、农药、纺织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些行业对石化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石化产业的支撑,目前其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和外省采购解决。同时,活跃在浙江的大量民间资本也正在迫切寻求出路,且对于投资石化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关于未来在开展上的定位,我们要实现错位发展,避免与周边园区产生同构竞争。要努力推进联合芳烃、丙烯下游项目的筹建进度,并重点关注合成橡胶项目,如:三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等;要结合园区新材料项目的规划,开展SBS、特种环氧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酸乙烯酯等规划项目的招商,努力形成自我的区域特色。
宁波化工区乙烯下游系列项目开工
本报讯 日前,阿克苏诺贝尔乙烯胺项目及生物污水预处理项目、宁波金海德旗化工有限公司碳五分离项目、宁波瑞福特气体储运有限公司低温乙烯储罐项目等同时开工建设。
据悉,阿克苏诺贝尔乙烯胺项目总投资两亿美元,主要建设3.5万吨乙烯胺装置,配套建设7.3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及必要的辅助工程。生物污水预处理项目是阿克苏诺贝尔(宁波)多元化项目基地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总投资8800万元。宁波金海德旗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年碳五分离项目一期总投资4.5亿元。宁波瑞福特气体储运有限公司低温乙烯储罐项目一期工程投资两亿元,主要建设两万立方米低温乙烯终端和配套公用工程。 (张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