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煤化工技术装备和产业优势,肥、醇、苯、炔、油----“五大产品链”是山西化工产业承东启西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化工报11月18日报道,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出台,相关产业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将成为趋势。山西因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势必成为承接东部化工制造业的前沿阵地。
山西省化工行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华说,特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突出的承接能力和领先的煤化工高新技术决定了山西在中部经济发展中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山西的这些优势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承东启西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发力点。
山西煤炭资源产量占全国1/4,需特别提到的是,晋城市为全国70%以煤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提供了优质无烟煤。另外,煤层气的储量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
山西以其雄厚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有条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山西化工已形成一大批优势企业,一批化工优势产品,以及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煤化工技术装备和产业优势。
山西化工具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特别是煤化工领域的研发力量最为突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高新技术,领跑中国煤化工产业,自主创新为中国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基础,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长期的发展中,山西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化工产业工人队伍和熟悉化工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为承接东部制造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王建华指出,“五大产品链”是山西化工产业承东启西的重中之重。“五大产品链”即肥、醇、苯、炔、油五大主线,也是山西煤化工产业的独特优势,目前已形成较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产品规模、品牌优势和技术支撑,为产业的梯度转移提供了承接方向。
1、化肥
以尿素为主的化肥是山西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的优势产品,在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环节中是首屈一指的重点。煤炭资源方面的优势,加上电力资源的优势,使山西省尿素工业日益突显出强大的竞争态势。近年来,山西化肥工业围绕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以灰熔聚(粉煤加压气化)为代表的以改变原料路线为核心的新型气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技术上的先进性为尿素产业的西移承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甲醇及其下游产品
山西具备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甲醇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可以发挥山西化肥、焦化工业迅猛成长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化肥联醇、多联供联醇,煤层气联醇和焦炉煤气制醇等多条工艺路线生产甲醇。因此,在比较煤、油、气制甲醇的利弊情况下,东部地区可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转移到以山西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这必然会成为梯度转移承接中的亮点。
3、煤焦油加工
从焦炭生产情况看,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梯度,这一产业已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因此,焦油加工必然发挥地域优势,大举转移。
4、电石乙炔
从目前来看,这个产业的承接可能性最大。一方面电石是山西的一个重要产品;另一方面,作为能耗高、污染相对较重的产品,东部地区因发展的需要,正在放弃。因此,电石生产及乙炔深加工系列也会发挥区位优势,得到快速发展。
5、粗苯加工
山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粗苯加工高新技术,应利用东部资金,积极发展这个产业。
王建华指出,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应利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出台契机,充分发挥能源优势,采用“东部资金、技术+中部资源+东部市场”模式发展。具体操作上,应充分发挥山西省目前的企业、地区格局优势和技术优势。从创新传统优
势产业、巩固传统煤化工产业的优势和提高新型煤化工产业比重两个方面,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结构梯度格局,实现与东部化工业的对接。同时,要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拓展产业承接能力,以产业承接引领中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止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盲目引资建设,特别是产业链之间的上下游配置,要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关于召开“首届中国空分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通知
我国的工业化之路也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如今,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以能源、冶金、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为支柱型产业的工业大国。国家的工业化离不开机械制造业,中国空分装备制造产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经济在刚走出漫长的经济“寒冬”又遭遇到国内的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诚然,这种过剩不仅仅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确切的讲应该是从国内工业兴起的时候就已经遗留下了种种弊端与危机,而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危机只是导火索。
2009年8月26日国家工信部下发了关于抑制八大行业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八大行业中有六行业与我们空分装备制造企业息息相关。之后,工信部联合各部委陆陆续续共下发了数个文件,其中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各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及引导措施。
论坛主题:
首届中国空分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暨2009年中国·国际空分产业现状及发展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气体分离设备分会
《气体分离》杂志编辑部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 话:010-88393520-837、838、839、84675671、84675672
联系人:汪仁蜀 13601037658 靳九如 13611292041
一、参会对象:(本次论坛规模200人)
1、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管部门。
2、钢铁、石化、化工行业研究院、设计院、行业分析机构。
3、钢铁、石化、化工行业企业。
4、气体分离设备制造企业。
5、气体分离设备配套企业。
6、工业气体行业企业。
二、参会对象职务:
董事长
总经理/副总经理
营销总监/营销副总/销售总监
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采购总监/采购经理
技术总工程师/技术副总工程师
三、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09年12月14- 18日(报名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9日)
2、会议地点:中国·海南省海口市
四、 会议内容:
1、 探讨我国气体分离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2、 探讨“空分装备制造产业与工业供气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3、 剖析世界空分市场环境,民族空分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引领潮流的时机是否成熟。
4、 探讨我国空分技术现状及发展。
5、 冲破“外强内弱”的发展壁垒,振兴民族空分装备制造产业。
6、 国家职能部门如何及时制定行业政策引导国内空分装备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空分装备制造企业对制定行业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有那些好的建议和要求。
7、 探讨上游产业产能过剩及产业调整对空分装备市场的影响,寻求应对措施。
8、 工信部提出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是否适用于民族空分行业,企业间应该在技术还是资金上出好“重组拳”。
9、 探讨如何加强气体分离设备行业上、中、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
五、 拟邀请嘉宾:
专家组:
周智勇、历彦忠、刘应书、顾福民、江楚标、李化治、杨湧源等
行业协会领导:单金铭、毛绍融、王忠建
主管部门领导:正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