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安徽省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9-09-25 00:00

60年来,我省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国家同步前进,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2004年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省属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9月24日下午,“安徽60年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国资委副主任沈天鹰向媒体介绍了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发布人:省国资委副主任 沈天鹰
  (2009年9月24日)

  60年来,我省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国家同步前进,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04年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省属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省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

  30多年来,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3个阶段的改革,一路探索、一路变革、一路发展、一路成长。国有企业从传统的社会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逐渐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市场主体地位开始明确,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以不断增强。最近几年来,省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一是通过深化产权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机场集团、江汽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企业进行了产权多元化改革;二是有序推进省属企业兼并重组,先后实施了安兴联合总公司与省旅游集团、省建工集团公司与省路桥集团公司、省国贸集团与省进出口股份、中煤三建集团与中煤特凿集团等省属企业之间的重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重组长安电子集团公司、省国贸集团公司重组省丝绸公司工作也基本完成;三是积极推进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党政机关企业脱钩改革等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四是结合母公司整体改制、二级公司多元化改革、辅业分离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积极同步推进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调整,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这些工作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在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中,省属企业开始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行业排头兵。海螺集团水泥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叉车集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18年全国行业第一;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阴极铜产量全国第一;淮南矿业集团瓦斯治理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的典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研究工程中心就设在该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省属企业有8户。在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9户省属企业进入500强,其排名情况为:马钢集团72位,铜陵有色135位,海螺集团144位,徽商集团197位,淮南矿业集团213位,淮北矿业集团246位,江汽集团307位,皖北煤电集团436位,建工集团455位。

二、省属企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在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整体推进董事会建设,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强化权力制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水平和经理层的执行能力。目前,33户省属企业已有23户设立了董事会,15户实行了董事长、总经理分设。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省属企业共有187名党委成员进入董事会或经理层,其中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的20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促进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大竞争性选拔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工作力度,在旅游集团、军工集团、中煤矿建集团等6户企业领导班子配备中实行内部竞争上岗,2006年会同省委组织部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8名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取得较好效果,今年拟再拿出8个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职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同时,还特别注重从优势企业提拔交流年轻同志到同类型企业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活力,2004年以来,共有15名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党政机关间进行了交流。多数省属企业采用内部竞聘、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拔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省属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多数企业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建立了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少数企业还试行了股权激励制度。省属企业全面推行了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目标与经营者收入挂钩的制度,形成了以国有资产经营目标为标杆,经营业绩考核为尺度,薪酬奖惩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力调动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省属企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加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加快行业、企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集中,向重点产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切实增强骨干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省国资委成立后,适度收缩国有经济分布范围,加快国有资本从不具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省国合公司、水安总公司、淮南煤机厂等企业整体退出。省属企业由最多时的43户调整为33户,除极个别政策性企业外,大多数都集中在能源、材料、制造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截至2009年8月底,有13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分别是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高速公路总公司、交通投资集团、能源集团、国元集团、江汽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投资集团、华安证券,省属企业90%的资产集中在这13户企业里。此外,我们十分重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以此推动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14户重点骨干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2008年通过股票市场融资162.9亿元,加速推动资本向“四大产业集群”(以马钢集团、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为龙头的沿江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以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为龙头的煤基产业集群,以江汽集团、叉车集团为龙头的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农垦集团、粮食集团、皖中集团、石化集团、徽商集团为依托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

  四、省属企业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制定和实施了省属企业“631创新计划”,即确立煤电及煤化工、冶金、建材、汽车及装备制造、军工、建筑交通等6大创新板块,重点扶持30个自主创新项目,力争在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省国资委先后在系统内开展了自主创新年和自主创新发展年活动,将自主创新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有力推动了省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省属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较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安徽的知名度。近几年来,省属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如马钢集团的冷轧板技术集成、铜陵有色集团的闪速熔炼技术、中煤矿建集团的深井凿井技术、淮南矿业集团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标准等。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马钢集团的管线钢冶炼技术,淮南矿业集团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热冷联供技术,海螺集团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技术,叉车集团的重装叉车整车制造技术,高速公路总公司的大桥根式桩基技术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在管理创新方面,江汽集团的学习型企业建设、皖北煤电集团的煤矿精益管理等在业内也具有很大影响。目前,省属企业共有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24个,科技人员队伍27387名,研发人员7490名,工程技术人员31271名。一批骨干企业如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江汽集团、叉车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煤炭设计院、军工集团、中煤矿建集团则超过5%。

  总之,由于省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治理水平的提升、结构布局的优化和自主创新的引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省属企业数量虽在不断减少,但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了让大家对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有更直观的印象,下面,再介绍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2003—2008年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成绩有关数据。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从2003年底的1785亿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4507亿元,年均增长20.4%;净资产从732亿元增长到1470亿元,年均增长15.0%;上缴税金从60亿元增长到208.5亿元,年均增长28.3%;实现利润从2003年的6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90亿元,年均增长29.8%。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省属企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省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也基本形成,2005—2008年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分别为22063元、26984元、30885元、36795元,每年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马钢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14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职工32.5万人,占省属企业在岗职工总数的66.2%,累计归集资金34.3亿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退休职工收入,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省属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05至2008年累计新增就业86882人。近年来,省属企业缴纳的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全省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

  ——第二组数据是今年前8个月的数据。今年以来,省属企业全力应对金融危机,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营业收入和利润8月份创单月最好水平,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到8月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5330亿元,同比增长16.3%;净资产1628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营业收入1775亿元,利润总额61亿元,完成增加值474亿元。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总资产目前已跃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总资产排序的第7位。已有13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6户企业(马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江汽集团、淮北矿业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4户企业(海螺集团、国元集团、华安证券、铜陵有色集团)利润总额超过5亿元。

  ——第三组数据是部分骨干企业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各省属企业积极调整经营方式,努力加强管理降本增效,最大限度降低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生产经营稳步增长,在推动我省经济迅速企稳向好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马钢集团今年先亏后盈, 8月份当月实现利润6.5亿元,环比增长173.7%,1—8月份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成为稳定省属企业效益的主导力量。江汽集团狠抓产品结构调整,效益筑底回升,1—8月份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14.1%。海螺集团继续保持平稳发展,8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环比增长6.6%和4.7%,1—8月份,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增长4.2%和10.5%,前8个月实现利润24.6亿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快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为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