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工业发展奏凯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市工业发展综述
2009-09-25 00:00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商丘工业的成长——

1949年,商丘的工业总产值仅有1200万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利润30万元,工业企业不足20家,职工不足千人。工业形态主要为私有个体手工业,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生产条件极其落后。

2009年,我市已形成以能源、冶金建材、加工制造、食品、纺织、医药化工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8亿元,是1992年的21.72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8%。主营业务收入943.8亿元,是1992年的33.5倍,是1949年的9438倍;实现利润74.6亿元,是1992年的226倍,是1949年的24870倍。规模以上工业成为全市工业迅速发展的主体,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0年,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对比这些数字,是为了唤醒曾经沉睡的共同记忆,寻找不能忘却的先驱力量;更是为了着眼现在,传承伟大的工业之魂,寻找推动工业的进步之源。

扬帆奋进 谱写华章

无工不富,工业是经济的命脉。建国60年来,商丘工业从无到有,正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飞驰。

“永煤龙宇煤化工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是当今世界上煤炭转换效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环境最友好的煤制甲醇项目。目前,永煤公司的甲醇生产能力达50万吨,而投资400亿元建设的二甲醚、醋酸、炭纤维等11个煤化工项目,将为公司开发更广阔的盈利空间。”永煤集团龙宇煤化工副总经理张霖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该企业的发展前景。

“可在解放初期,别说像永煤这样的大企业,就连小的手工作坊在商丘也为数不多。别管是啥,最简单的火柴、肥皂、脸盆,都没有商丘产的,更别说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了。”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程森谈起商丘工业的变化感慨万千。

建国60年来,商丘市工业从无到有,无论是企业规模数量,还是工业总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尤为迅速,工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市工业企业由1978年的9323家增加到2008年的53792家,增加了44469家。195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1663万元,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39.9万元,手工业总产值为1422.8万元。197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4亿元,2008年达到125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08年比1978年增长70多倍,年均递增16%。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0.4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7.3%提高到38.7%。

建国初期商丘工业企业主要以食品加工业、建材行业、金属加工业为主,1950年,食品加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68.3万元,主要是磨面、食用植物油加工、烟草制造和酿酒行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2%。建国60年来,我市已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食品、造纸、建材六大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2008年,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超过1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到52家,实现增加值17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5%。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商电铝业集团、科迪集团、恒兴纸业公司、商丘市供电局和民权五鑫钢业等7家企业的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家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跻身2009年全国500强企业之列,分别排在第68位和335位,占河南上榜企业总数的八分之一。农副产品孕育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科迪汤圆”、“科迪水饺”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江华”量具等15家企业的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科迪、蓝牌等17枚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称号。

多种经济百花齐放

科迪乳业总经理王宇骅介绍说:“自今年春季以来,科迪乳业就呈现出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局面,像这样的15条生产线,目前都是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产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两倍多,但是,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目前正准备派工程师去北京再订购两台设备,以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

如今,得益于商丘市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科迪集团已发展成为商丘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30亿元,科迪汤圆、科迪牛奶、科迪方便面从这里走向全国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餐桌。

科迪集团是商丘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缩影。依托丰富的粮、棉、油、肉、蛋、奶、果、菜等资源,商丘打造出了食品、纺织、饮料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银河纺织、福润食品等大大小小几十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然而,建国初期商丘工业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其他经济成分几乎空白,1950年地方工业产值为65.1万元,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产值为97.3万元,私营工业企业产值为77.5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7.1%、40.6%和32.3%。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成分以国有、集体为主,1978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9323家,其中国有企业222家,集体所有企业9101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削弱,非国有经济工业继续发展,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活力显现。

建国初期商丘工业门类少、产业单一、工业基础非常脆弱,工业企业产品主要为了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且呈现主要行业比较分散、优势行业不明显的特点,主要产品有卷烟、饮料、酒、面粉、食用植物油、犁铧等,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建国60年来,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商丘已经形成了行业齐全、结构优化的工业体系。2008年底,全市5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涵盖了全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0个大类。其中,能源工业、食品加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加工制造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化工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共有近406家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77%,涵盖30个行业大类的19个行业,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8.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3%。

县域经济迸发无限活力

在虞城县,近两千家钢卷尺企业,年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以上,并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外市场。在夏邑县,当地人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0%。小小打火机还漂洋过海,畅销国际大市场。

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40.9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 293.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17.0%提高到2008年的31.5%,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永城市、虞城县分别被授予“中国面粉城”、“中国钢卷尺城”称号。

60年来,商丘工业企业由小到大,从“0”开始,在艰难中前进,从民间作坊,到自主工业;从一穷二白,到工业立市;由分散到聚集;由粗放式生产到集约化生产,关联产业靠拢集聚,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为商丘实现科学发展、高位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商丘工业经济正以更加快速的发展步伐,在迈向工业现代化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