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把张开的五指攥成拳。
在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泰兴市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归并,趟出了一条园区集约发展、集聚发展的“星光大道”:上半年,该市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城东工业园实现开票销售89.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9.5%,“一区四园”已成为全市重大项目的承载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税源经济的积蓄区和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从遍地开花到“飞地”开发
泰兴曾经有16个乡镇工业集聚区,“小而散”的园区发展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土地和公共设施资源,而且造成了园区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规模产业、优势产业难以形成。为推行“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工业化发展理念,去年12月份,该市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工业园区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园区管理、分配体制及乡镇考核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对乡镇工业集聚区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将优质资源向园区倾斜,领导精力向园区倾斜。园区以外的乡镇不再供地,一律采取“飞地”政策进入“一区四园”。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泰兴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以化工、高新技术、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为特色产业的千亿级园区,将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分别打造成以机械电子、医药、造船、乐器、纺织、食品加工、新材料、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为特色的“四小虎”园区。
树高凤自来。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发展理念,今年以来,该市横垛镇通过“飞地”,将一汽车部件项目“飞”到黄桥工业园区。另外,该镇招引的4500万元模具项目已经签约,5000万元的铝线材项目也进入跟踪落实阶段,这些项目将全部向园区“飞地”。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发的项目“饥渴”现象,泰兴市在招引项目上没有“饥不择食”,没有搞“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反弹琵琶”,进一步提高项目进区门槛,既注重项目投资强度和科技含量,更注重项目的社会回报率和产业拉动效应,努力把全球性的经济下行期转化成园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蓄能期。
在招引项目的过程中,“一区四园”成功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产业链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今年年初,泰兴经济开发区在招商人员“出征”前,专门召开了一次产业招商发展论坛,进一步突出产业链招商,要求招商人员在招引项目过程中,主攻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税收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到引进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大企业、构建一条产业链。目前,该区在充分利用氯气、氢气资源优势,加快整合、壮大氯碱产业链的基础上,以沙桐煤焦油等项目落户开发区为契机,努力培大培强煤化工、油脂化工等新兴产业链。
围绕发展“绿色化工”、“大化工”和“效能化工”,今年,该市进一步提高了项目进区门槛,并严格规定,除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和乡镇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省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限期治理、整改不达标的53家化工企业,坚决关停,腾笼换鸟,将环境容量让位于非化工产业项目。在此基础上,今年全市还将关停化工企业20家以上,提高环境质量、降低COD总量,腾出环境容量保大项目,实现“绿色GDP”快速增长。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经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归并,该市“一区四园”顶天立地的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一区四园”实际利用外资3061.38万美元,占全市比重60.26%。其中,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2771万美元,占全市比重54.5%。一批顶天立地的旗舰型、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重大项目引进取得明显突破。目前,全区在建在批、待批待建的项目达50个,总投资达116亿元,新浦32万吨苯乙烯项目、联成化学30万吨PVC项目、沙桐化学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等10个投资规模超1亿美元或8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落户泰兴经济开发区,取得了产业链招商和龙头型项目招引的重大突破。
为保障重大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投产,泰兴市对重大项目实行市负责人联系制度和项目包办制度。从项目立项审批、征地建设、设备引进安装到投产运营,提供“保姆式”、“亲情化”一条龙服务,努力将泰兴打造成苏中地区手续最简、服务最优、收费最低的首善之区。
优质的服务为企业的做大做强赢得了“风调雨顺”的发展环境。面对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江苏泰隆集团投入近5亿元,成功开发出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电高端产品,成为全球发电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最大采购商阿尔斯通公司风电、核电齿轮箱网上供应商和美国福斯公司中国核电循环水泵齿轮箱供应商。江苏济川医药集团在医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不利形势下,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利税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2%和23.4%,连续6年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百强企业,预计2010年,公司年产销能力将达到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