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跨越式发展有我国西南唯一的亿吨港———湛江港的强有力支持。
湛江的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连年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列。
200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湛江市东海岛考察时,目睹热火朝天的钢铁项目龙腾物流建设场景和正在进行规划建设的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后高兴地说:“东海岛既有现代化企业,也有产业转移区域规划,还有配套城区,让人看了很高兴,这里就能看出广东的前景啊!”
快一年过去了,中科炼化一体化这一我国史上最大的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于前段时间落户湛江。钢铁和石化这两大“发展引擎”正在推动湛江成为名副其实的粤西中心城市,更为湛江打造粤西产业转移高地增添信心。这一刻,我们更能体会到汪洋书记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站在全国经济发展圈层(珠三角经济圈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和我省两翼经济发展的高度,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粤西经济的发展要有核心带动,湛江是粤西城镇群中心城市。如何驱动湛江的发展乃至带动粤西的腾飞?湛江的大项目的带动是一抓手,产业转移是一抓手。
大发展前,湛江思路很清晰,在拥有钢铁和石化两大项目后,目前正在着手高标准高规格地规划两大产业,一些前期的配套工作也已经在开展之中。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表示,当前,湛江钢铁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已选址湛江,两个项目均将落在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区,湛江将在省支持下做好产业规划,力争将其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
也有专家指出,“钢铁+石化”均落户在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内,这在广东省仅此一例,在全国也非常罕见。该园区极具竞争力。
园区理念产业带动生态建园循环发展
据介绍,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园区位于湛江市,依托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近期规划面积为38.18平方公里。园区坚持依法规划、整体规划、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秉承“产业带动、生态建园、循环发展”的理念,将园区作为湛江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边其它城区进行统筹考虑。湛江将园区中央商务区(9.2平方公里)设置于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主城区,将钢铁及配套产业区和石化及中下游产业区(共28.92平方公里)设置于拥有深水良港的东海岛,将钢铁产业与石化产业布局在相邻近的区域,以利于发展钢铁—石化产业循环链。此外,远期将东海岛、临港工业园、湖光农场及奋勇华侨管理区共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为园区发展储备用地,发展用地充裕。与此同时,东海岛发展储备用地中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石化配套工业区。
园区坚持“突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建设方针,以钢铁、中科炼化两大项目为龙头,承接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形成钢铁和延伸加工、炼化和石化中下游产业链项目高度聚集,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最大亮点钢铁和石化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区
“通过专家初步论证,钢铁和石化可以形成循环产业链条,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互为原料,循环利用。该产业园的循环产业将是最大亮点。”湛江市市长阮日生这样向记者介绍了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内规划。
湛江由此将形成石化和钢铁互为循环的产业关系,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的典范。
按规划,湛江钢铁基地建设规模为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40万吨,计划投资690亿元,产品主要为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高档钢铁产品。该项目现代化、生态化、高技术、高效益的特点,可拉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是我国石化领域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600多亿元,建成后形成1500万吨炼油能力,下游主要年产100万吨乙烯和其他精细化工产品。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约650亿元的工业产值,每年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约58亿元。
按照循环产业的原则,石化和钢铁将在生产过程中互为利用,拉长产业链,产生“1+1大于2”的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袁晴棠率领的广东石化产业规划课题组在湛江考察时指出———湛江走“循环产业”之路大有可为。
发展意义湛江跨越发展的希望
作为广东省人口大市的湛江,其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粤西及广东经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湛江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双转移”和千万吨级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湛江的“经济利好”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汇集了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园区结合钢铁配套产业多、石化中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带动两大项目相关产业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湛江承接国内外“双转移”的主战场和广东西翼重要经济增长极。
辐射能力反哺珠三角,带动粤西,剑指北部湾
有区域经济研究学者指出,湛江承接广州的产业转移,这不仅能给湛江的发展注入强有力的能量,而且通过充分做大做强钢铁和石化兼容的循环产业,将使其成为粤西产业转移的高地,带动整个粤西的经济发展;更能为珠三角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原材料;同时湛江毗邻东盟和身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产业转移园会为这些区域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后的辐射能力超乎想象。
这是由湛江天赋异禀的区位优势和园区定位等因素所决定的。
湛江虽然不在珠三角经济圈当中,但《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湛江,这说明国家对于湛江在珠三角发展中大展拳脚的殷切期望。因为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会越来越便利。湛江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管道这五大硬件基础,必定会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更好地打造崭新的区域增长极,实现粤西崛起,同时反作用于珠三角的发展。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湛江是和南宁齐名的北部湾区域发展的重要城市。湛江有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撑,通过产业转移大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未来在北部湾经济圈中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专家视角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三大利器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史献平
在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中,重点支持湛江建设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园很有必要,我认为湛江具备建设世界级临港重化工业基地的潜力和条件。
重大项目支撑
广东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湛江产业转移园,是产业转移园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最大的优势。由于钢铁项目配套产业多、石化中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将带动两个大项目相关产业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本园区已成为湛江承接国内外“双转移”的主战场和广东西翼重要经济增长极。
亿吨大港支撑
重化工业的原料运输和产品运输都非常依赖于港口条件,较好的港口条件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湛江市深水港口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已形成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湛江港是粤西、环北部湾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主枢纽港,也是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泊位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岸上油码头。中国第三、华南第一的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新近投产。特别是30万吨级航道今年底竣工后,将成为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深水航道和特大型原油、矿石等专业化码头,加上与国际重要能源、铁矿石产区海运距离最短,是湛江港相对于其它港口所独有的、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这些优势必然使湛江成为重化工业布点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每年经湛江港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及粮食、化肥均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1/10。2008年湛江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全年达到1.04亿吨,增长13.5%,迈进全国15个亿吨大港行列,成为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和环北部湾地区唯一的亿吨大港。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油进口大通道及油品储备、交易中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南方大型粮食、化肥中转基地,已经具备构建内联泛珠三角、外连东盟十国的国际性物流平台的条件,从而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环境与资源支撑
发展大型钢铁、石化产业基地,对环境容量以及资源支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湛江正好拥有较强的环境与资源支撑能力。湛江市三面环海,空气交换以及海水交换条件好,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环境敏感度相对较低,环境自净能力相对较强,有利于协调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湛江全市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可达10.2万吨/年,而2008年湛江实际排放量只有2.6万吨。因此,东海岛环保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建设湛江大型钢铁石化工业基地提供了支撑。
湛江在转移工业园构架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产业转移中的巨大亮点。湛江循环经济区的最大特点,是同时拥有钢铁和石化两大龙头产业,通过煤化工实现钢铁、石化产业链关联耦合。煤化工生产焦碳提供给钢铁产业,用于冶炼过程,副产的焦炉气、高炉气和转炉气可制取氢气满足炼油石化产业的加氢精制工艺。按1000万吨及钢铁所副产的废气,可以满足1500万吨/年炼油装置30%—40%的用氢需求。煤焦油可进一步加工生产苯、甲苯、蒽醌等产品给石化下游产品进一步深加工利用。通过静脉产业一体化实现两大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生产建材制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产业链一体化的设计,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将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大亮点。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五大优势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云旭
湛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工业构架以及国家给她的政策,使她具备了成为粤西产业转移高地的条件。
区位优势
湛江地处粤、桂、琼接合部和环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前沿地带,是广东省连接东盟、大西南、北部湾、海南经济特区等区域经济圈的桥梁与纽带,其区位优势明显。
港口优势
湛江拥有我国西南唯一的亿吨大港,而且东海岛拥有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大港的优越条件:岛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km岸线,水深26米至40米,航道距码头前沿仅300米,能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货轮或进出50万吨级油轮,可辟为年吞吐量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全区海岸线长190公里,10米等深线的浅海滩涂50万亩。这是湛江在产业转移中最具优势的一点。而且湛江还有较好的建港条件,适合建设大吨位的深水码头泊位,通过远洋航运可联系国内外的重要港口城市。
土地优势
湛江产业转移园东海岛片区为我国第五大岛,岛上原居民较少,开发强度低,土地资源较丰富。
东海岛环境容量可利用量大。
配套优势
湛江拟建的钢铁基地和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配套产业项目,走“循环产业”之路将为东海岛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