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三大集群强势腾飞
2009-09-08 00:00








8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全国首家“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的确立,为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提升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阜新招商引资和对外联系打造了一张“烫金”的名片。

皮革产业基地只是阜新三大产业基地中的一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加快实施“突破阜新”战略,阜新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皮革、液压和林产品三大重点产业基地的决策,计划用3至5年时间,在每个重点产业基地引入200-300个企业,尽快形成1000亿元产业规模,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皮革加工产业基地、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和“中国液压之都”,构筑起多元化产业格局,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阜新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也曾有过大思维之作,如海州露天煤矿、阜新发电厂,经济转型以来的巴新铁路、煤化工和百万千瓦风电城建设,但相对来说还是太少,难以支撑起阜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阜新要转型、要突破,必须要有

大突破、大发展,建设三大重点产业基地就是阜新转型振兴的重大突破。

省委、省政府对阜新的三大产业基地建设非常重视,将之作为省里的重点项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省直有关部门全力参与、积极帮扶,从政策、资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县区更是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大有破釜沉舟之势。对于三大产业基地的建设,该市本着高层次、高起点论证和规划,高标准、高水平进行建设,防止盲目决策、轻率上马、随意施

工。

皮革产业基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该市邀请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和中国皮革研究院的专家论证,并由中国皮革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辽宁轻工设计院等专业机构

编制完成了各种规划和可研报告,保证了基地建设的科学性。

除此之外,阜新市委、市政府及基地建设单位还十分注重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联合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转移应用,提升基地生产的科技水平,依托院校和企业培育、引进专业人才,为基地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十分注重基地的综合配套建设和服务,搭建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平台,优化软硬环境,做到既要招商、引商,又要安商、壮

商。

打造林产品集散地到2008年底,阜新全市共有木材深加工企业155户,全部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00多万立方米,预计年总产值可达40亿元。阜新拥有得天独厚的林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优势,此外,该市在原材料、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区位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正逢其时。

彰武地处东亚大经济圈和沈阳经济区的腹地,依靠森林资源优势和区位产业政策优势,阜新市把建设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08年4月,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重点产业基地,

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壮大基地的过程中,阜新市充分发挥沈彰同城化的优势,把建设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作为沈彰同城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用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来支撑“沈彰新区”建设。把推进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和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实施“沈彰新区”规划同步进行,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板

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和林产品集散地。

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的主体是加工制造,但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相关支持性产业是林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阜新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基地内企业的同时,以林产品为核心,重点培育前向、后向、侧向联系产

业,形成集群优势和集群效应,提高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链和产品链,预计到2015年,可形成可观的经济总量,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增加就业3万人,

提高城镇化率2-3个百分点。

建设“液压之都”

阜新液压气动产业有着4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阜新液压件厂就是当时同行业中的全国骨干企业之一。多年来,在阜新液压件厂的发展和带动下,全市液压气动生产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各种泵类生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德尔、北鑫星、太克液压等企业的崛起,阜新液压产业及相关配套行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同行业中拥有较高知名度,被称为“全国液压三分天下,阜新液压占有其一”。到去年底,全市液压企业生产各类液压泵130余万台,占全国总产量近1/3,成为全国

泵类最大生产基地。

从产品基础看,阜新液压产业已形成了一定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汽车动力转向泵、高中压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石油液压机械、液压系统、泵配件、密封件、空压机等主导产品。目前,阜新液压气动产品已成功地为北汽、一汽、二汽、华晨金杯、江铃汽车等国内40余家企业配套,同时产品还出口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已全面进入汽车、机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塑机、冶金矿山机械、发电设备、石油化工、铁路机械、船舶、港口、轻工及国防工业等

领域。

从技术基础看,随着阜新液压产业的迅速发展,其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阜新液压企业拥有与高校院所联建的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8项、国家火炬计划12项、省级科技计划26项,拥有专利163项,开发各种新产品86个,转化高校科研成果100余项。阜新液压企业与清华大学、重庆汽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支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为

全市液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在阜新液压产业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又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中,明确把以阜新现有企业为基础,联合国内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组建液压产业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体系,构筑产业发展平台,最终形成液压产业聚集区作为突破辽西北的一项重点任务。同时,在省科技厅的积极谋划和全力支持下,阜新市委、市政府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决定在阜新经济开发区规划10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阜新液压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展销中心、物流中心、液压产业高新技术孵化中心4个中心,以及液压装备产业、液压缸产业、热处理产业、空压机元件产业、液压与气动产业、泵与马达产业六大功能分区。通过5年的努力,引进300户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00亿元、利税10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产业基地,最终把阜新打

造成为“中国液压之都”。

阜新市将液压气动产业作为全市三大重点产业建设核心之一,对液压产业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液压产业筑下“引凤巢”。液压产业园区以项目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等管网建设,为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抓住南方资本转移投资领域的契机,注重“招大商”、“引大资”,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液压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搭建起物流平台、融资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等服

务平台,提升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向基地内引进人才。

今年上半年,阜新经济开发区液压产业基地已投产、签约、开工建设项目80个,投资额为58.79亿元;共开发新产品24项,实现产值15.2亿元。目前,园区内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进展良好,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确保

实现年内开工80个项目、引进100个项目的工作目标。

做北方皮革“老大”

阜新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国家畜牧业生产基地。该市猪、牛、羊、兔饲养量分别达到372万口、29.8万头、156.5万只、52万只,以阜新为中心的500公里范围内的东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有丰富的畜牧资源,这些给阜新的皮革基地建设提供

了原料基础。

2009年初,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正式成立,这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并明确定位为全省发展制革工业的唯一基地。该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

140亿元,预期制革产能将达到3000万标张。

依照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产业基地建设办公室和清河门区区委、区政府围绕生产加工、市场物流、生产辅料、金融融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6大平台建设,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密切联系,寻求支持,并进一步加快了招商引

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阜新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及基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10月前完成建设。同时,完成一期标准化

厂房建设。

壮大产业基地,最主要的就是招商引资。阜新市叫响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皮革加工产业基地的主题概念,着重跟进重点客户,继续跟进老客户,广泛接触新客户。对在建项目,抓紧推进其竣工投产,拟建项目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促使其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做好与省、市招商部门及驻外招商机构的配合工作,形成招商合力。抓住南方产业转移机遇,明确目标,制定任务,组织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利用各种渠道,紧锣密鼓开展招商,组织一系列以皮革产业集群为主题概念的大

型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推介和引进项目。

目前,基地一期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2.1亿元,2.7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启动,并实现了“七通一平”、统一治污。阜新市将致力于建成全国皮革行业环保治理的示范项目,前瞻性地引导行业形成集中生产、统一治污,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产业链比较完善的新型制革基地。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