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枣庄市2009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会议召开
2010-04-02 15:15

       3月22日,枣庄市2009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会议在会展中心召开。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组组长、省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作全市2009年度科学发展情况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主持会议,市委特邀咨询王建荣,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李峰出席。

       刘玉祥在报告中说,去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千方百计变挑战为机遇,推动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健康协调发展。

        从发展的速度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GDP完成1201亿元,增长1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72亿元,增长1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0亿元,增长2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51元、6255元,均增长9.3%,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90亿元,增长30.6%,增幅居全省第五位。我市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存款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走在了全省前列。省统计部门公布的16项统计指标中,我市有15项的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幅度。

        从发展的质量看,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发展。2009年全市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GDP的增幅2.7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6%,削减COD 0.8万吨、二氧化硫2万吨,全市7条主要出境河流全部达标排放。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验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国家环保部总结为“枣庄模式”。我市发展的速度不仅比较快,而且发展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从发展的后劲看,全市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42.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已开工建设过亿元项目207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4个,总投资934亿元,是历史上开工建设重点项目最多的一年。我市开工建设的过亿元的207个项目,绝大多数是好项目。

        综合我市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协调发展。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调整完善科学发展的思路,对我市“三六九五”的整体工作思路进行充实完善,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紧抓住2009年初我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的重大机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目前旋窑水泥产能达到2648万吨,占全市水泥产能的70%以上,初步实现了从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以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为支撑点,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全市已建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达到249.7亿元,枣庄已成为我国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实现492.42亿元,比年初提高了2.09个百分点。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全年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183个,总投资22.6亿元。全市共安排市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464.6亿元,同比增长38.3%。特别是九大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74.3亿元,为枣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积蓄了后劲。坚定不移地搞好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水平。2009年,全市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7个、过5亿元的项目15个、过10亿元的项目7个。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82.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900多公斤,连续三年实现增产;冬小麦最高单产789.9公斤,刷新全国纪录。落实种粮直补和农资、良种、农机补贴资金3.17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试点范围扩大到38个乡镇、68家合作社,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8.9万亩,流转比例高出全省平均近4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繁荣发展服务业。坚持“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2009年新城区建设完成投资12.87亿元,累计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8个城中村搬迁改造全面启动,京沪高铁车站开工建设,枣庄中医医院新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BRT即将试运营。开展了枣庄“二日游”活动,全市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功。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8万人。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社会保险征缴任务,实现征缴2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7.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5.8万人享受城市低保,9.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月标准、农村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到190元、10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参合率达到99%。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农村住房建设。2009年投资11.3亿元,改造棚户区34.8万平方米、开工经济适用房30.2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1900套。建设农村住房3.97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资1.5亿元,将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471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的更新配套;投资1215万元,统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三亮三改”工程;投资6100万元,改造中小学校舍危房9.9万平方米。千方百计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农村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4%,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30公里。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完成了600所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疫情流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深入推进“平安枣庄”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3人以上死亡较大事故的市,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3年为零。保持了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864个基层党组织、64966名党员开展了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对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满意率达99.95%。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累计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4800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900余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调整中注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了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四位一体”即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官、选聘一批离岗退休干部、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储备一批后备干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全市共有958名高校毕业生、211名提前离岗和退休干部以及57名乡镇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村级班子结构明显改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全年共有90人受到责任追究。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去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查违法违纪案件628件,其中涉及县级干部案件6件,科级干部案件49件,进一步纯洁了党的队伍。强化“三个一”执政理念,狠抓工作落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刘玉祥还分析了当前我市存在的突出问题,通报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李彦军对这次考核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这次科学发展考核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对枣庄市2009年度整体工作的全面考核,也是省委了解掌握枣庄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重要途径,做好考核工作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讲政治、顾大局,本着对枣庄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枣庄经济科学发展情况,客观反映枣庄领导班子工作情况,严肃认真地进行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和民主测评工作,为枣庄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

        会议上,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组对我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