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 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服务新型化工业建设,把创建工作成效体现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着力重大项目建设。县委按照党代会提出的“工业经济大县”发展思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能源、煤化工、铝钛及铝钛加工“三大支柱”,走环保优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县委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加快了桐梓工业化进程。目前,全省首个开工的循环经济型煤化工项目,总投资40.53亿元的煤化工一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铝厂节能技改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万吨海绵钛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花秋二矿和总投资3亿元的容光煤矿,将于今年内投产。同时,国家能源局已同意桐梓电厂开展前期工作。同时,还有宝钢集团、徐矿集团、深圳东阳光集团、赤天化集团等1家全球500强和6家上市公司在桐梓投资创业。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县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力争五年建成千万吨矿区,着力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规划建设桐梓电厂和煤化工项目一期、二期工程,与煤化工、电厂配套建设的年产60万吨以上的8个骨干煤矿正在建设或审批中。2009年,全县共有煤矿54对,计划完成煤炭产量300万吨、煤焦税费1.4亿元。目前,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县域经济平稳良性循环发展。
着力建立生态治理修复机制。县委和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建立生态治理修复机制,县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城郊风景林绿化7500多亩;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县城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启动总投资3640万元的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每年实施1万口沼气池建设;着眼水电、旅游、生态三位一体,实施羊磴河流域梯级开发;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通过努力,该县初步建立了生态治理修复机制,切实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