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府谷县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2009-07-21 00:00

一、府谷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府谷四大工业集中区和八个兰炭产业园被陕西省政府纳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神华、华能、中煤、鲁能、大唐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来府投资兴业,府谷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四大民企集团不断壮大,一大批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大型产业项目全面上马建设。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增长13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增长9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4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5元,增长30.3%;农民人均纯收入4703元,增长67.7%。在“十一五”前3年实现了“五年任务三年完,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府谷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投资1000亿元,建成5000万吨原煤、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吨兰炭、200万吨电石、30万吨硅铁、30万吨金属镁、80万吨烧碱、100万吨聚氯乙烯、580万吨甲醇、65万吨煤焦油加氢、220万吨矿渣水泥、50万吨电解铝、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30亿元,实现利税320亿元,提供税收140亿元。最终将府谷建成国内一流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中国火电第一县”。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府谷共有营业性金融网点51个,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齐全;国家开发、浦发、光大、深发、兴业、民生、华夏、交通等多家外埠银行在县内开展信贷业务,积极准备在府谷设立分支机构,县域融资环境十分优越。

为了切实改善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府谷县先后制定了《府谷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和《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联合制裁不守金融信用企业和个人制度》、《府谷县银行法院工作联系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工作作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县辖商业银行(信用社)存、贷款情况考核奖罚办法》,充分激发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掌握金融政策动态,适时组织召开全县金融工作会议,有效解决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县上通过资产置换和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等措施,帮助银行清理不良贷款1.5亿元,全部消化了国企改制形成的不良贷款,银行不良贷款持续 “双下降”,除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5%)外,其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均为零,有效改善了金融资产质量,实现了建设金融安全区的目标,有力地推进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在积极发挥县域金融机构作用的同时,不断创新融资体系建设。县上于2004年成立了财政独资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运营公司控股、民营资本参股,成立了府谷县银丰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民间集资组建了3 家小型信用担保公司和2家典当行;政府设立了5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69823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1150万元,较年初新增70873万元,储蓄存款余额884435万元,较年初新增44620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48492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784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1560万元;实现利润3.76亿元,各银行均实现了盈利目标,形成了金融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

三、诚信体系建设情况

围绕建设金融生态县的目标,府谷县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打造诚信府谷为主线,不断健全信用市场基础设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用实践活动,大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环境培育的良性互动。

一是着力加强信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上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查询服务,有效地规避了信用风险,有力地维护了金融稳定。同时,通过信用档案和信贷资金信息,加强对企业和个人重要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规范,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有效改善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大力推进信用市场中介机构建设。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培育信用市场体系。目前全县共有信用中介机构3 家,业务涉及信用担保、信用评级、信用咨询调查等各个方面。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为改善信用环境、促进资金融通、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信用实践活动。引导和支持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村镇建设”模式,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共评定信用村镇2个,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029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49万元。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