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要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不是方式方法的简单改变,而是要由循环经济理念出发,遵循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因此从根本上讲,发展循环经济要改变的,就是以往人和自然系统在发展中互相作用已经形成的不可持续的经济状态。而这也就注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离开对现行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造,既无从探索形式多种多样的循环经济模式,也形不成循环经济产业。
早在2005年7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指导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文件中,把“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作为“基本原则”。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总则中同样规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要由“企业实施”。这些都意味着,从我国现实出发,众多门类处于发展壮大中的实体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对象,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主战场。
4年多来,各级部门通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符合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的工作制度、加强舆论宣传等手段,本着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原则,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在转变发展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都显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举例来说,如具有资源型城市、矿区代表性的河北邯郸市的峰峰矿区,3年前开始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用高新技术之长补传统产业之短,改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煤化工产业,废气、废渣全部变新产业的资源,形成了集洗煤、炼焦、煤焦油、粗苯、硫酸铵、氨气回收、煤气回收等多产品、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2007年实现产值9亿元,利税1.9亿元,其中煤化工产品回收项目产生利润占30%。同时,与3年前相比,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粉尘分别降低7.5%、49%、8.47%。“尝到了甜头”的峰峰矿区,今年计划进一步投资142亿元,新上循环经济项目14个,建成后新增利用固体废料能力50万吨,节标煤6.5万吨,节水30万立方米,节约土地200余亩。
众所周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颇为严峻。但是,危机中同样蕴含机遇。对此,笔者有一些看法和建议:
――应结合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把循环经济纳入发展规划,使新的增长点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在国务院先后批准的一批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振兴和调整规划中,多数都有调整结构的任务,这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很好机遇和很大的空间。
――要抓住实体经济扩张和产业链延伸的有利时机,引入循环经济技术,建设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提升产业生态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拉长产业链是实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普遍采取的共性行为。通过拉长产业链扩张产能又往往伴随着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这种时机引入成熟适用的循环经济技术,或者在技术延伸中添加上循环经济技术,都是结合实体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也是着手建设产业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有效途径。
――大力开发、引进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无害化利用技术,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成为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的灵魂和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在资源消耗量大、自然资源供应不足的一些原材料行业,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投资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基地。从全局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利用,虽然起步并不晚,但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能分散状态。近两三年出现了将要步入广泛开发、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喜人趋势,但急需以新的技术作支撑和先进理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