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建设中的五大产业基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实现了历史性的大提升,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医药化工、建材、林产业在调整改造中逐渐走出低谷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我市工业的新亮点和增长点。联合收割机、特种电机、矿山掘进机、电缆、中小马力拖拉机及机具、水稻深加工、甜菜加工、生猪屠宰加工、水泥、玻璃、造纸、风电、生物质发电、海绵钛、生物农药、焦碳等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在省内、东北乃至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产品已经形成生产能力和正在建设之中。工业结构渐趋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新型专用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围绕“四机一缆”等重点企业实施了产能1500万千瓦特种电机、500台大型掘进机、2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1万公里超高压电缆等重点项目和100家配套企业建设,规划总投资40亿元,预期将使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有紫外光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永磁电机、佳联3106型联合收割机等11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2008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26%。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谋划和实施了100万吨水稻、100万吨玉米、100万吨大豆、400万头生猪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4年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农业生产加工项目近200个,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大豆、生猪、蔬菜加工与储藏等14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2008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32%,位列各产业首位。
大力发展能源业,加快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突出加快了以风电、水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项目谋划和开发建设,重点实施了总投资100亿元的100万千瓦风电、25万千瓦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项目。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市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36.8万千瓦,占全省的59.4%,位居全省首位。同时,汤原生物质发电已经并网发电,桦川生物质发电实现开工建设,以庆丰水电站和陶家水电站为代表的汤旺河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全面展开;特别是总投资500亿元的中广核400万千瓦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已着手启动,并取得积极进展,我市新能源项目集群发展态势强劲。此外,我市还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20亿元、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的一市六县城市热电联产项目,目前,华电佳木斯发电公司六期2×30万千瓦供热扩建工程已经实现双机双投,国电佳西热电2×30万千瓦供热扩建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能源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的第三大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和新型化工产业,打造新型化工基地。我市积极谋划和开发了以粮食转化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医药和农药为主的医药化工和以高端产品为方向的煤化工。目前,阳光生化20万吨玉米深加工、桦川甜高粱酒精生产等项目陆续实施,部分已投入运营。鹿灵制药、黑龙化工、凯乐农药、兴宇化工等医药和农药扩产改造项目陆续投入使用,系列新产品开发项目填补国内空白。煤化工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投资7.5亿元的东兴煤化工年产1.6亿立方米煤气项目顺利实现竣工投产,焦炭生产能力达到105万吨,三期工程正在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我市与中煤集团、山东鲁能集团、龙煤集团等国内大型煤电化企业签署了煤炭资源勘探、高端煤化工产品开发合作有关协议,部分项目有望实施。同时以利用俄罗斯石油资源为主的石化项目进入前期工作阶段。
大力发展建材业和林产业,加快新型材料和纸业基地建设。坚持发展高起点与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重,我市新型材料基地建设已初露端倪。以3万吨海锦钛项目为基础的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开始规划实施,全力打造“中国钛谷”。积极推进50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鸿基集团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项目实现达产达效,佳木斯、同江200万吨水泥粉磨站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以造纸工业为重点,加快了林产业发展和纸业振兴进程。启动了100万吨纸浆和汤原纸业15万吨高档纸等重大项目,佳木斯造纸厂重组改造顺利完成,百万吨纸浆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展开,目前全市纸业已经形成年产22万吨的生产能力;大力推进500万立方米木材深加工项目,加快了佳木斯、同江、抚远、富锦四大木材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全市木材加工能力已经超过1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