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项目之一,井陉矿区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园将利用3至5年构成‘煤-焦-化’为一体的大循环现代工业项目集群。”日前,矿区副区长、煤化工基地管委会主任杨进喜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记者。
井陉矿区是一个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老工矿区,曾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近年来,按照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产业布局导向规划中明确指出的“矿区重点发展以焦化为主的煤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日用陶瓷产业”的要求,该区在2007年,委托河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编制了《井陉矿区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118.9亿元的“井陉矿区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园”被纳入省政府《关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的支撑项目之一。
煤化工基地选址在矿区城区西北部,规划总占地面积9500亩。是以大型机械化炼焦为龙头,利用焦炉煤气和电石炉气制甲醇、甲醇制二甲醚、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利用矿区及周边优质的石灰石资源发展电石项目为聚乙烯醇项目配套,使聚乙烯醇项目生产规模达到国内最大。同时利用富余的焦炉煤气为燃料发展石墨电极、白炭黑等产品,最终使得炼焦过程产生的焦炉煤气和电石生产过程中的电石炉气得以综合利用,实现炼焦煤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增值,追求资源循环与经济效益双赢。
“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橡胶炭黑,现在年生产能力在10万多吨。依托煤化工生产基地600万吨焦炭的生产产能,最近,我们又投资44603万元,开发建设了一条产能30吨的炭黑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的炭黑产能将达到40余万吨,届时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亿元,利税达到2.3亿元。”石家庄市新型化炭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德生这样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还将生产中产生的尾气等副产品进行了综合利用,为周边2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居民、医院、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热,既实现节能减排又为企业增加了收益。
河北常恒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也是被煤化工基地这棵“梧桐树”吸引来的一只“金凤凰”。该公司总经理刘均利介绍,他们是河北常青事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一家新型煤焦化深加工生产企业,总投资10.3亿元。公司主要是通过焦炉煤气进行深加工,制取甲醇等产品。当初,选址时,矿区正好提出建立煤化工基地,这给他们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进入这个基地。因为在这里,他们需要的原料都是基地的厂家供应,原料购买方便,并且降低了运输成本。
“煤化工基地总投资118.9亿元,到2012年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6.7亿元,实现利税34.8亿元。”谈到煤化工基地的未来,杨进喜副区长的心中充满希望。他说,基地建成后,将给矿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基地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及电石炉气,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供热站以热定电,对基地内各生产装置集中供热及供电,供热站产生粉煤灰与电石渣供基地周边水泥厂作为原料,固体废渣综合利用,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回用各生产装置及洗煤厂,实现污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