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哈密-罗布泊铁路开工;6月中旬,备受瞩目的兰新铁路二线上马。正是“一主两翼”运煤专线建设不断释放出的信号,使得“西煤东运”成为整个东疆地区最热门的词汇。这也标志着东疆已经奏响了“西煤东运”序曲,一场史无前例的新疆煤炭大开发战役拉开帷幕。
哈密一直是新疆煤炭外运的老基地,在市场积累和外运经验方便具有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处于“东大门”的有利位置,哈密已经喊出了“做西煤东运火车头”的响亮口号。
“哈密市是通往国内省区‘一主两翼’铁路线的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的主战场,还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这些都使哈密市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那么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就要着重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富市’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哈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6月16日,哈密地区地委委员、哈密市委书记、广东援疆干部邓梁波充满自信地对笔者说。
众所周知,哈密市是我区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煤、铁、铜、镍、石材、盐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矿产资源。其次,哈密市有4700亿吨煤炭储量,这为哈密市发展煤电产业奠定了雄厚基础。当然,哈密市领导更清醒地认识到: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以打牢和巩固工业发展基础为前提。
为此,哈密市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化、工业富市、大企业大集团三大战略,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工业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以煤炭开采及炼焦、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无机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用5-10年时间,建成自治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有色及黑色金属生产基地和自治区级全国煤炭生产基地。哈密市坚定了发展的总方向,并由此迈开了豪迈的步伐。
对于哈密市来说,新型工业化发展至关重要的是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探和开发,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哈密市高标准起步,坚持聘请高资质单位对市域内资源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做好对各种矿藏的普查、精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按照优势资源发展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形成优势竞争力是工业化生产、发展的普遍准则,所以,哈密市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盐碱资源、铜镍资源,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工业、钢铁原辅料工业、盐化工业、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工业,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的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为了增强哈密市工业发展的后劲,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自2003年以来,哈密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现已建成广东工业加工区、重工业加工区和有色金属工业加工区。2006年,园区跻身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截至目前,累计入驻园区的企业有120家,82家企业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完成工业产值27.6亿元,实现利润6.27亿元。2008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1.67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
6月16日,笔者来到重工业加工区走访,已经有17家企业落户这里,主要是煤化工、铁矿石加工企业。只见鲁能煤电化基地建设(1000万吨煤/2×3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地上,工人们顶着酷暑大干,一期发电工程明年即可投产;由酒钢集团昕昊达矿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0万吨球团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期工程预计明年8月投产;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线及80万吨熟料生产建设项目,已进入尾期,今年9月可投产。新疆美特镁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镁及镁合金制品建设项目,兰炭生产线已完工,一期年产1.5万吨镁生产线正在施工中。
笔者在新疆腾翔煤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据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刚介绍,公司计划总投资6.7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兰炭、10万吨铁合金、6万吨镁的综合项目。他们就是看好哈密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才在此投资。他们今后还打算上煤焦油、免烧砖等项目,这是典型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
这只是笔者看到的一部分重点煤电煤化工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拉长了煤炭、矿产资源的产业链,真正将哈密的资源优势转换成了经济优势。
近年来,正是因为哈密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托煤炭、电力、黑色、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使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鲁能煤电化基地建设、晶华浮法玻璃有限公司270万重箱浮法玻璃建设项目、瑞伦矿业有限公司日处理3000吨铜镍矿石采选项目等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才能得以迅速培育,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哈密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产业比重大,而水资源又相对短缺,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哈密市把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作为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资源利用中尾、废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中,他们始终把循环经济贯穿到全市经济发展之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持续增长方式,以最小发展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实力优先、高新技术优先、精深加工优先、环保项目优先、低耗水项目优先”的原则,坚决杜绝走低水平建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他们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抓好重点技术、设备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而实现哈密市经济社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在哈密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广东援疆干部功不可没。每一位身在发展之中的各族干部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是援疆干部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管理意识带到了哈密;他们打开当地干部的“观念通道”,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创新;打开了“体制通道”,在投资环境建设上实现了创新;打开了“监督通道”,在干部监督管理上实现了创新,打开了“资源通道”,在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上实现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