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资源,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我省高起点起步,精心谋划,不仅促进了全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以其资源富集、产业聚集、企业云集令世界瞩目。从能源化工产业项目建设上看,已建成神东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靖边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榆阳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神府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一批甲醇、烯烃、煤间接液化等世界煤化顶尖技术项目落户陕北,仅2009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前期项目近百个,总投资3895亿元;从参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企业看,既有美国陶氏、英美安格鲁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有1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从生产能力上看,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我省始终坚持“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向深度转化要效益。推进资源的深度转化,实现由以输出一次能源为向以输出电力等二次清洁能源为主、以单纯输出初级能源产品为主向以输出能源化工产品为主转变,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城市老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关键所在。为此,我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综合考虑能源资源质量、水资源数量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坚持“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和煤制油等三大产业链,并向下游深加工产业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开发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国家“西电东送”电源基地和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西电东送”电源基地。陕北是国家规划的“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电源基地,规划装机规模5000 万千瓦。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以“西电东送” 为主攻方向,以煤电一体化为重点,不断加快电力建设,促进了能源供应结构的优化和资源开发效益的提高。目前,已建成神木锦界一、二期4×60万千瓦、府谷庙沟门一期2×60千瓦和清水川一期2×30万千瓦等电源项目,其中陕投集团建设的清水川电源项目是我省第一个由地方投资建成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电源项目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投资引导作用。目前,基地发电装机已达到600万千瓦(其中“西电东送”180万千瓦);正在建设郭家湾2×30万千瓦煤矸电厂等项目,总装机300万千瓦;加快推进神木锦界电厂三期4×100 万千瓦、府谷庙沟门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清水川电厂二期2×100 万千瓦、段寨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总装机1 400万千瓦。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陕北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型煤电基地之一,神木锦界电厂也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发电项目。
大力发展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代大型煤化工基地。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力发展煤化工成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提高资源开发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我省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以煤制甲醇和烯烃为主线,重点发展煤化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3000 万吨/年甲醇和1000万吨/年烯烃煤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神木化工60万吨甲醇/年、兖矿榆林能化60万吨甲醇/年等煤化工项目,正在建设延长靖边150万吨甲醇/年、榆天化140万吨甲醇/年、延长40 万吨醋酸等项目,对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神华陶氏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有望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项目。
大力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建设煤制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煤制液体燃料油品对于我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北煤炭资源品质优良,具备发展煤制油产业的良好条件。我省在加强与国外煤制油企业合作的同时,重点与山东兖矿集团联合推进利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兖矿榆林煤液化制油项目,一期500万吨(起步100万吨),二期达到1000万吨。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上报国家核准,可望年内正式核准建设。此外,我省还积极支持发展焦油加氢制燃料油项目,已建成神木天元50万吨油品/年示范项目,开辟了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通过实施深度转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开发效益大幅提高。以煤制甲醇、烯烃为例,吨煤转化成甲醇可增值5倍,进一步制成烯烃可增值8倍,经过转化的1吨原煤实现的效益等于单纯输出8吨原煤的效益,资源开发效益成倍增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