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见底,其阴影依然笼罩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海南区逆势而上,克服困难,踏上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
4月13日,位于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市四菱冶炼有限责任公司27000KVA电石炉正式投产,年生产电石可达5 万吨;
5月28日,市泰和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年产50 万吨捣固焦项目建成投产;6月1日,乌海黑猫炭黑公司一期8万吨炭黑、配套15 兆瓦尾气发电项目联合试车,预计近期投产;
……
从总体上看,一季度海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66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仍保持在平稳发展的轨道上,13 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95亿元,占总增加值的78.16%,同比增长46.89%。
能够在严峻的形势下,促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得益于海南区结合落实市政府9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适时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的三剂“强心针”。
——千方百计扶持企业。海南区提出总的要求是,凡是区里能够创造的条件,能够给足的政策,都要优先提供,满足企业需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海南区把保企业作为保增长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千方百计抓好现有工业企业运行,认真落实自治区和我市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的政策,重点抓好减免税费、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信贷方面的政策落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于神华、海化、华资等对地区发展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海南区集中力量重点扶持。
为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海南区经济综合部门和各镇办组织专门力量,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并制订了恢复生产的时间表。海南区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采取一切保障措施,支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有市场但价格下滑的产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一旦市场好转,就加大生产力度;对产品无销路的企业,尽快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对困难较大但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各部门采取灵活办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恢复生产。
区政府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和调度会,及时掌握工业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煤、电、油、运和土地、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的协调力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进行“自救”和“互救”。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海南区工业经济以资源为依托,在现有工业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扩大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延伸扩展解决产业链短和窄的问题,依然是工业产业发展调整的重点。
海南区加快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产业延伸发展;进一步加快甲醇、煤焦油深加工和以苯、焦油、酚系列项目的引进与产品开发,大力发展PVC 及PVC 型材、薄膜、树脂、包装材料、日用品等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加工业,引进新上陶瓷、机械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优势、产业关联效应的中小企业和相关项目,促进产业多元。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海南区把抓工业的着力点转到重点项目建设上来,按照“在建项目抓投产、新建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立项”的要求,全力支持神华二期、海化二期、华资二期和泰和、西部煤化、佳鑫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尽快投产达效。海南区还加强了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和淘汰不符合政策要求或建设条件已经改变的过期项目。
虽然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喜人,但海南区没有盲目乐观。区委、区政府既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做到在危机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