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一边有效“稀释”GDP能耗,一边不断增大城市“肺活量”,走出了一条加减“混合运算”式的节能减排新路径,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尽享生态家园之美。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煤化工等产业,有效“稀释”GDP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刀阔斧地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重点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和大型燃煤锅炉脱硫工程;在新上项目选择上重“绿色”,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项目环境准入门槛。2008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减排6.12%,二氧化硫减排2.43%。
银川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一期1、2号机循环水供热改造工程,汽轮机采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的方法运行,回收机组的余热,新增加供热能力42MW,能满足70万平方米采暖面积的需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标煤17094吨,减排烟尘180吨,减排二氧化硫113吨。经过节能减排“手术”,焦化厂高烟囱点的“天灯”不见了,化工厂的异味闻不到了,造纸厂流出的“黄龙”消失了。
节能减排不光用减法,银川市还从生态角度做好加法,不断提升城市“肺活量”。疏浚河道,优化城市水系;植树造林,城市绿地面积达到963公顷;整治湖泊湿地,各类湿地面积达47090公顷,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数达到323天。同时,该市在建城市住宅楼外墙穿新型保温材料,节能环保客车奔驰在城市道路上,行政办公人员自觉将空调温度调到26度以上,在居民中推广节能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银川市环保局宣传科王学萍介绍,今年银川市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将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2.5%以上,到2010年城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85%以上。今年一季度,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