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首钢建厂90周年纪念日,首钢以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形式,度过了90华诞。
首钢1919年建厂,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30年、新中国成立后60年共90年历程,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首钢累计只生产了28.6万吨生铁。新中国成立后,首钢工人阶级发扬主人翁精神,建成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翻开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并使首钢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钢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解放思想,率先实行承包制,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进入新世纪,首钢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律,顺应首都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率先进行搬迁调整,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目前,新钢厂总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搬迁调整的新钢厂、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
在搬迁调整中,首钢人奉献奥运、兑现承诺,安全压产400万吨,高质量制作奥运主火炬塔,以实际行动,为奥运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和特殊奉献。在搬迁调整中,首钢人又表现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许许多多的首钢人远离北京、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夜以继日地拼搏,用自己的行动履行工人阶级的庄严承诺。
首钢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迄今,首钢共有894名职工分别获得全国和省、部、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全国劳模32人。在今天的纪念大会上,10多位劳动模范作为首钢众多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代表受到隆重表彰。
首钢的沧桑巨变,是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生动写照,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真实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累计产钢1.9亿吨,向国家上缴税费576.6亿元。先后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杰出品牌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 织”等称号。
庆典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发来贺信或题词,表达了对首钢职工的深切关怀和对首钢的美好祝愿。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袁宝华,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177家单位也分别以贺信、贺电和题词等不同形式向首钢90华诞表示祝贺,香港长江集团李嘉诚先生为祝贺首钢建厂90周年,特意向首钢国际化人才培训予以资助并派代表出席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全国人大常委、环资委副主任、原国家冶金局党组书记、局长蒲海清,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炯,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北京军区副政委杨建亭中将,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容光,原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中国钢铁协会名誉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原冶金部副部长翁宇庆,原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国家冶金局副局长赵喜子,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炳忠,原北京市副市长刘海燕,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北京卫戍区副政委王子彦少将,38集团军副军长张晓明少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刘振江,李嘉诚先生的特别代表梁顺生等一同出席大会。朱继民、王青海、霍光来、姜兴宏、徐凝、王毅、郑章石、刘水洋、方建一、毛武、张功焰、孙伟伟、刘全寿、曹忠、强伟、钱凯等首钢总公司领导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国务院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河北省、贵州省、湖北省、山西省、江苏省、辽宁省、宁夏和新疆自治区国资委、发改委及市、县领导;北京市各委办局、北京市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区县的领导;中国钢铁协会会长、副会长单位的领导;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领导;与首钢战略合作、科研开发、供应、销售等合作单位的领导;有关部队的首长;宣传文化方面和新闻媒体机构单位的领导;与首钢联合重组,新近加入首钢集团的企业领导;还有长期为首钢改革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首钢离退休老同志;首钢劳动模范代表;曾经在首钢工作过的领导同志等210个单位550多位领导、嘉宾,以及首钢各单位职工代表数千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首钢的90华诞,表彰为首钢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
在首钢集团90周年庆典现场,公司董事长朱继民透露,通过项目的新建,以及对贵钢、长钢、首钢伊钢的重组融合,到2012年首钢钢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
相对宝钢、武钢、鞍钢的兼并与重组规模,首钢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朱继民表示,首钢在三线地区将以长材为主;在机械制造发达地区,将以特钢为主;在曹妃甸主要以高档板材项目为主。到2012年,在公司3000万吨钢产能中,长材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保留长材产能也是首钢的战略考虑,公司将从装备水平、环保水平、耗能水平三方面着手,打造精品长材。
今年以来,首钢已经先后对山西长钢、贵阳特钢、伊犁钢铁实施了兼并重组。
8月21日,首钢集团宣布重组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打造由首钢控股的贵钢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新基地)。该项目由首钢集团控股,拟用3年时间分期建成,投资约为100亿元。新基地将建成年产100万吨以上特殊钢制品、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国内一流特殊钢精品基地。
8月19日,伊犁州政府、首钢控股、前钢集团钢铁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首钢伊犁钢铁有限公司揭牌。首钢实现对该企业控股经营后,将力争在2011年实现年产生铁175万吨、钢18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的目标;在2015年达到年产生铁470万吨、钢5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目标。
朱继民表示,首钢伊犁钢铁公司的成立也是首钢远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未来中亚战略布局的考虑。
在8月8日,首钢与山西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重组协议,首钢将向长治市国资委支付5亿元,获得长钢90%的股权,剩余的10%股权仍由长治市国资委持有。重组后的长钢则更名为“首钢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将部分设备运到长治,以供长钢改造之用。重组后的长钢将以建筑钢材用钢为主。
首钢重组长钢后,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90多亿元,使长钢的年产能到2010年时能达到600万吨钢规模,而其目前的产能只有260万吨。
谈及正在建设的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朱继民表示,公司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也在顺利进行中,到2010年底将形成970万吨钢生产能力。
朱继民自豪地向媒体透露,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主体工艺装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220项,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占三分之二以上。第一次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自己建设了我国首座5500立方米高炉。京唐钢铁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
朱继民告诉记者,“完成搬迁调整后的首钢,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
首钢的官方网站显示,到目前为止,搬迁后的首钢,首钢顺义冷轧厂已于2007年11月投产,形成年产150吨冷轧板的生产能力;先期建设的迁钢公司、首秦公司,分别形成了450万吨和250万吨钢生产能力。2010年,集团钢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首钢1919年建厂,1994年,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90年累计产钢量达到1.9亿吨,上缴税费576.6亿元。
在庆典上,当有记者问到曹妃甸的项目时,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表示,首钢曹妃甸项目将于明年底正式投产。
就在今年上半年,他在接受几次采访时还表示,曹妃甸项目将于五六月份投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妃甸一期项目并没有如期投产,而是被不断拖延下去。
朱继民透露,通过收购和自建等方式,到2012年,首钢整体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其中长材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
朱继民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按照首钢搬迁调整要求,首钢曹妃甸钢铁项目第一步工程已顺利实施,第二步工程将继续推进,明年底京唐钢铁厂将全部建成。
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和国家4万亿政策投资的影响,长材价格一路上涨,螺纹钢价格甚至高于附加值较高的板材,利润也远远高于板材,而板材上半年很长时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由于曹妃甸项目生产的产品是高端板材,这让该项目面临投产即亏损的局面,所以尽管曹妃甸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并且试车成功,但是市场并不允许这个400多万吨的板材产能投产。
朱继民表示,曹妃甸项目一期工程正在试运行过程中,“估计再过1~2个月,各工序的运行会达到设计水平,试运行阶段大约要持续半年以上时间”。
他进一步透露,首钢下一步将努力打好搬迁调整攻坚战,确保首钢曹妃甸项目第二步工程顺利进行,到2010年底基本形成97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届时将促进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钢铁布局调整,为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搬迁调整探索经验,为中国钢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
在坚持附加值的钢材产能扩张的同时,首钢将继续扩张长材的产能。朱继民透露,到2012年首钢实现的3000万吨产能中,将包括1000万吨左右长材产能。
在具体的区域品种划分上,朱继民表示,在西部地区,将以长材生产为主;在机械制造比较发达的地区,将着重特钢的发展。
去年和今年,首钢先后在贵州收购了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在山西省则收购了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两个地区未来加起来将形成1000万吨左右的产能,北京还将有200万吨~300万吨的长材产能陆续被转移到这些地方。
而在新疆伊犁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首钢将整合伊犁钢铁行业,开发建设哈密煤炭基地,投资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
朱继民表示,伊犁地区主要面向中亚地区,这里将主要考虑新疆的资源如何转化的问题,包括首钢产品如何进入中亚市场。
随着迁钢、首秦、顺义冷轧、曹妃甸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首钢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曹妃甸项目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成为中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实现向高档板材和精品长材转型的历史性转变。
首钢90年风雨历程,90年沧桑巨变,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创业史诗,更是一部群星璀璨的英雄谱。在首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先后有32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32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62人被评为省、部级和北京市劳动模范。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15位首钢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登上主席台,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手中接过荣誉勋章。现场潮水般的掌声再次响起,人们以最朴素的方式向劳动模范致敬。
中国钢铁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刘振江代表中国钢协和钢铁工业战线360万职工,向首钢全体职工和家属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说,首钢搬迁,是中国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搬迁,这是热爱北京的身体力行,又为我国钢铁工业调整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了示范,更加体现了首钢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再创伟业的精神,首钢人值得骄傲。首钢人不仅为首钢的发展,也为北京市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现代工业史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致以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首钢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劳模、老干部、老职工以及首钢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首钢1919年建厂,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国有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钢获得了新的发展,从小到大、成为以钢铁为主,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过首钢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首钢已经成为北京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首都经济的重要骨干,首都发展的表率,在国企改革、结构调整、党的建设等很多方面都创造了先进经验,为钢铁工业的振兴,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淇强调,当前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希望首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发展的思路,抓住国家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机遇,顺应发展高端产业的趋势,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进展;希望首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打好结构调整的攻坚战、搬迁调整的攻坚战、科学管理的攻坚战,尽快完成战略转型的任务,建设好曹妃甸厂区,提高首钢的竞争能力,争取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为首都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首钢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表率。最后,他衷心祝愿首钢以庆祝建厂90周年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庆祝大会结束后,宋祖英、韦唯、戴玉强、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赵葆秀、吴碧霞、杨洪基、梦鸽、瞿弦和、张筠英、于乃久等著名演员与首钢艺术团演职人员一道,为首钢建厂90周年奉献了一场气势磅礴、美仑美奂的精彩演出《永远的首钢》。演出终场前,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5000余名首钢职工激情合唱,共同赞美新首钢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