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空气化炉装置将煤转化为气体,打破了多年由国外装置技术垄断的格局,煤化技术一举走在世界前列!”濮阳龙宇化工公司董事长陈国平兴奋地介绍。据了解,煤气化国内外企业多年采用国外壳牌和德士古技术,因涉及知识产权,装置投资巨大。两年前,中国航天院和濮阳甲醇厂签订共建航天炉项目,后因多种因素搁置。去年年初,濮阳龙宇化工公司航天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获得国家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经过18个月的奋战,这套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的装置达标投产,于今年10月13日正式生产出合格的水煤气,并创下环保、建设、工艺等多项世界纪录。
“与壳牌炉相比,中国航天炉技术优势明显,同等企业规模投资节省三分之一,建设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工艺流程操作更为简便,基本实现原料煤本地化,便于国内外煤化工行业推广应用。”据专家介绍,应用航天煤气化技术,建设年处理煤25万吨工业装置一次性投资比壳牌少3亿元,比德士古少5440万元,而运行维修费用比壳牌每年少2500万元,比德士古每年少500万元。该项目投产,将使龙宇化工公司生产规模由现在的年产甲醇12万吨提高到年产20万吨,吨甲醇成本下降400元,年增利税1.2亿元,生产规模和技术跻身全国同类企业前列。
今年3月,省委书记徐光春亲临永煤集团考察,高度评价道:“从永煤的发展悟出一个道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更硬的道理,是铁的道理、钢的道理!”6月4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亲临濮阳龙宇化工公司施工现场,希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让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实体介入永煤,介入河南。在项目建设中,副省长史济春和北京航天集团、濮阳市主要领导等多次现场解决困难。
据悉,永煤集团与中国航天院目前签订了更广泛、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将在项目建设、资本投放、煤化工技术研发、核心设备制造、风力发电等多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适用年产35万吨甲醇的第二代航天炉已经进入研制阶段。根据协议,项目产生的专利双方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