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河南渑池县:坚持一个核心 突出三项重点 实现六大突破
2010-04-02 15:40

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因山水而得名,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辖5镇7乡,235个行政村,33.62万人,国土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水经注》载:“洛水之北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秦时置县,延续至今。渑池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发祥地,境内有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仰韶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举世闻名。境内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遗址等革命文物10余处;渑池资源丰富,境内有煤、铝、铁等30余种矿藏和1300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矿藏探明储量30多亿吨(煤探明储量13.1亿吨,铝土矿探明储量1.55亿吨),品位高,易开采;渑池交通便利,陇海铁路、310国道、省道318线、314线和郑西高速铁路(在建),以及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闫国防公路纵穿南北,北部南村黄河大桥和白浪黄河浮桥,沟通与晋南的联系,境内村村通水泥路和柏油路,有8条铁路专用线。

2008年,我们在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中不断加速前进。全县上下始终牢牢坚持“一个核心、三项重点、六大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工业核心地位不动摇,突出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民培训三项重点,努力在工业经济、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方向实现大的突破。去年11月27日,徐光春书记专程到我县调研视察,对我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徐书记指出:渑池给我的感觉很好,出乎意料,渑池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跃居三门峡市发展最快、最好的县(市)之一,在全省县级单位里面,也是发展最好的县(市)之一,势头不错,潜力不小,亮点很多,战绩很大。徐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100亿元大关,高达1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6.1%。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1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199位,在中国中部百强县中居第28位,分别较上年上升76个位次和15个位次。成为全省首批经济管理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进入省委、省政府“郑洛工业走廊”规划序列。

——财政税收增势强劲。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518万元,较上年增长25.3%,净增额达1.55亿元,总量和净增额继续保持全市首位,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居全省第一。

——投资拉动效果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较上年增长51.6%。

——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90元,较上年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增长18.2%。

一、狠抓项目建设,推动工业集约集群发展

坚持以产业聚集区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源动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倾力打造中部循环经济工业走廊。全年共组织实施工业重点项目51个,其中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49.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16.1%。目前,东方希望三期等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即将建成,义翔铝业节能减排改造等12个项目正在实施当中。在2008年度全市重点项目考评中,我县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铝工业、煤化工、光伏产业等3个工业园区进入省市产业聚集区规划序列,东方希望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进入全省规划盘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断强化经济预警、生产调度和服务协调,工业经济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较上年增长22.5%和20.2%。

二、提高发展质量,大力优化经济结构

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实施了东方希望8大循环经济项目,新上了6万吨氟化铝循环经济项目和坤祥建材等8个煤矸石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了5大节能减排项目,关停小火电机组16.9万千瓦,拆除关停小冶铁和刚玉企业10家,完成土地“三项整治”及荒草地开发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河南省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测研究中心和三门峡能源节能监测中心落户渑池。垃圾处理场项目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林业生态县建设和韶山森林公园、涧河城区段治理工程全面展开。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5.1%;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特色支柱产业优势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需求旺盛,一、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三、统筹协调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城市详规覆盖面积由8.7平方公里增加到11.8平方公里。组织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19项,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其中韶馨苑、人民医院迁建等9项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或主体封顶。“创卫”工作扎实推进,荣获市级卫生城市称号。组织实施小城镇“八个一”工程108项,累计完成投资2.67亿元,已建成98项。在全县80个行政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1.49亿元,省道318、314线已相继交工验收;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顺利施工,新渑池客运站开工建设;完成县乡公路改建工程8条、100余公里,“村村通”收尾工程25个、41.5公里,村内道路建设388公里。

四、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渑池,全县对外开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共引进资金35.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引进实施项目3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4个;直接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73.5%;完成出口创汇2260万美元,增长32%,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全面完成出口创汇、直接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刚性指标的县(市)。特别是11月份以来,共申报中央投资项目99个,总投资104.28亿元,目前已列入上级计划盘子的25个,申请支持金额达2.15亿元;列入2009年投资计划的项目29个,申请支持金额达10.88亿元。

五、重视和谐稳定,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和加强全民安全教育,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信访评估模式和信访代理制度在全国深入推广,先后有30多个县(市)到我县考察学习。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追逃”、“警民心连心”等专项活动,全力打造平安渑池,人民群众安全指数达94.4%,刑事案件较上年下降28.5%,综合打击效能居全市第一。大力开展和谐细胞建设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邻里互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六、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扩大发展成果

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33件,按期办结率达100%。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1149期,培训农民9.2万人次,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8.4万人,实现农民创收4.8亿元。累计投入省、市、县“十件实事”资金1.8亿元,落实8项惠农资金5930余万元,教育经费2.45亿元,拨付城乡低保金1346.63万元,筹集新农合资金2142万元,完成棚户区改造42.1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3000平方米,扶贫搬迁深山区群众176户,解决农村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对城区供暖实行了财政补贴,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渑”战略,完成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27个,仰韶文化博物馆、广电大厦工程进展顺利,豫西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复核验收顺利通过,全省计划生育绝活比赛和全市计划生育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通过验收,仰韶酒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省白酒行业仅此一家。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四争创”活动先进县。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驻渑部队在抗震救灾、支持地方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