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分成四个执法检查小组,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四个环节开展了安全执法检查,并对区内停产、停业单位进行监督。在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红袖标安全督导员”派驻工作。督促全区各加油站、油库全部加装油气回收装置,重点加油站全部完成了HAN阻隔防爆技术的改造工作。全区201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装了图像信息监控系统,对设备、设施24小时不间断防控。
区工商分局对全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进行了摸底排查,在“市场主体网格监管系统”中建立台帐,执法人员利用无线通讯系统,做好奥运期间每日危险化学品检查记录,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过有效期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挂帐、核销。奥运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1146人次,检查车辆528辆次,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800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起。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与113家重点单位签订责任书,对近万人进行了专业培训,分别对全区33家使用压力容器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24家气体充装站和4家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生产企业逐家走访,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液氯、液氨的生产企业建立档案。奥运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两百余人次。
区环保局积极组织力量对百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对29家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采取了临时管制措施,对8家放射源单位每天实行“零报告”制度。
区水务局对全区村镇安全供水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全区11家使用盐酸的村镇供水厂实施“四个落实”:落实责任、落实预案、落实制度、落实管理。
区体育局对全区14家向社会开放的游泳场馆完成了以“氯片或颗粒”代替“液氯”进行水处理的改造工作。采用单独巡查和联合检查的方式,对游泳场馆使用氯制剂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区卫生局多次组织力量对病源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通过对系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查和督察,严防死守,确保安全。
区公安分局对奥运期间不停产的2家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和1家储存单位加强了安全保卫力量,对3家管控化学品销售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检查,销售实行实名登记,对化学品流向进行记录,将大量购买化学品人员情况纳入核查录入系统,采取逢车必查,死看死守的安保措施,确保奥运期间的安全稳定。
区交通局淘汰、治理黄标车225部,组建绿色车队16家,车辆363台。督促为通州区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GPS系统的6家厂商,加强对安装GPS系统的危化车辆实施有效控制。
区消防支队分6次对全区32家危险化学品重点单位落实奥运消防安全保障措施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下达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
区教委多次对全区23家大中专院校实验室存放的试验药品进行排查,对存有少量危险化学药品进行集中收缴,由公安部门进行销毁,不留死角。通过采取电话查询和实地查询方式检查学校值守情况。对化学试验药品库采取“三铁一器”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投资191万元完善中小学技防设施建设。
区交通支队加强对29家危化品从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制作危险化学品车辆安全手册,分发到每个企业,支队领导带头包企业,机关干部责任到人,每周检查一次,坚持每天出车登记制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