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紧缺面前阴郁的脸。本报记者姬东摄
中国能源战略系列报道之一
在能源短缺局面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寻求能源解决之道的共同选择。在昨日召开的2008年中国国际能源发展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中国为解决能源短缺而带来的投资需求在25年内将达到7150亿美元。而广东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将成为中国的国际先进能源技术交流前哨。
"如果技术水平取得突破,能源价格将可能有稳定甚至下降的趋势",国际能源行业专业服务机构PennWell副总裁GlennEnsor表示。而专门从事能源咨询的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兼伊朗驻华商会执行董事华赞认为,中国需要类似于纽约商品交易中心的全面能源油品交易市场,既要有现货,也要有期货,然后转口到日本韩国的其他亚洲国家,现在亚洲还没有这样的大规模市场。
目前油价只是暂时下挫
昨日,受飓风影响,纽约市场油价大幅回落至每桶111美元左右,较今年最高点已下挫约25%.
但昨日的参会代表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国际油价将就此走软。专门从事能源咨询的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兼伊朗驻华商会执行董事华赞认为,油价的下挫是暂时的。这不单是因为新兴国家带来的能源需求扩大,而是全球经济发展决定的。同时,油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出各国的预计,造成能源投资有延后效应。
西门子能源东北亚业务总裁AndreasMatthe则分析指出,70%的油气集中在少数国家,能源短缺在未来还将带来价格上升。有调查表明,未来20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增长只能分别达到1.6%和2.5%,但需求上升则远不止这个数字。所以各国政府都在注重提升能效,中国也提出到2010年能效提升20%.值得中国能源政策制定者注意的是,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70%,40%的石油都依靠进口,这将带来能源安全问题。
国际油价持续的高位震荡也带动了煤价与天然气价格走高,国际能源署指出第三次能源危机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中国目前面临着两大主要挑战,一是对能源需求居高不下,二是中国已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工业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表示,能源危机的根源是因供求关系紧张导致燃料价格持续走高。作为化解之道,能源消费国将在世界范围内拓展能源供应商渠道;并致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减少排放,解决环境问题。
海外能源开发还不够
数据显示,2007开始中国油气投资开始大规模上升。而根据AndreasMatthe的预测,为解决能源短缺,中国在25年内将有7150亿美元的投资。
华赞认为,这些投资中的很大部分将用于天然气项目以及海外上游项目开发。"中国最缺的是天然气而不是石油,中国目前只有一个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