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王友斌:电石行业觅钱途
2008-09-01 00:00
在异地不断摸索、转行之后,他终于在电石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并迅速成长为甘肃电石行业的巨头。

  甘肃鸿丰电石有限公司1号炉近日实现带电,开始焙烧电极,这标志着该公司已由基建安装转入全面生产运行,甘肃电石产业再次掀起波澜。

  据了解,鸿丰电石项目共投资1.2亿元,建设3台2.55万千瓦电石炉,110千伏供电,全年用电5亿千瓦时,是皋兰供电分公司今年市场开拓的重大项目。

  王友斌,甘肃鸿丰电石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此之前,他从事过很多行业,他徘徊过,但从来都没有放弃。最终他走出浙江,在异地不断摸索之后,终于在电石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之后,该公司迅速成长为甘肃电石行业的巨头。

  为找出路 走出浙江

  王友斌的老家台州温岭素以生产电器、风机等出名,那里的电器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也好,他在老家有一家自己的风机厂。建一个厂子容易,但要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却很难,经过再三考虑,身为厂长的他终于走出浙江来到西北重镇兰州,将自己厂里的电器、风机等机电产品不断投放到甘肃市场。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兰州计划经济的氛围还是很浓,眼光敏锐的王友斌就将自己产品的销售对象放在了各大国营一级二级批发站、商场及企业驻兰州办。为了尽快打开销路,他雇了5辆三轮车,在兰州市区率先配备售后服务,实行送货上门等一系列服务措施。超前的服务意识和诚信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兰州广大客户的亲睐,产品也随即占领了兰州市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好景不长,1997年的兰州电器市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各种规格的电器和风机仿佛一夜间挤满了兰州,产品批发站及商场的利润随之降低。王友斌只好快速转型,开了一家零售店。可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零售店产品销售出现不断下滑的趋势。1998年,他忍痛退出了电器行业。

  创业之路到底在哪里?王友斌茫然了。

  打道回府还是继续留下来拼搏?他再次站在了艰难选择的十字路口。

  不经意间,他想起了化工电器五金等各厂矿企业。“这些企业自己到兰州采购产品既耗时又耗力,我为什么不能搞物流配送呢?”王友斌说:“这样既为当地各企业提供了不少便利,又为自己找到了出路,何乐而不为呢?”

  电石行业 觅得钱途

  说干就干。做事向来大胆果断的王友斌马上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凭着电器行业多年的销售经验,他将物流公司的起点选择在了白银等甘肃各地。依靠良好的人缘和商业信誉,他的物流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白银公司、西宁钢厂、中国核工业集团下属的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但是,一边是厂家,一边是客户,谁都想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物流企业夹在中间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坚持了4年之后,善良敦实的他又一次选择了放弃。

  不过,正是这不平凡的4年,王友斌积攒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

  在甘肃大批国有企业破产重组的改革时期,他果断地买下了靖远一家破产国企58%的股份,并对其进行了重组,将其改造成了一家电石生产企业,成立了甘肃博翔电石有限公司。这是王友斌转型实业的第一步,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电石产业。

  那时,如何尽快让企业运转起来,成了摆在他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和工人们一起工作,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王友斌直爽地说。为了使工厂能以最快的速度投产运营,连大年初一,他也蹲点工地。20

[1] [2]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