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计局8月7日消息,重庆市统计局发布《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报告指出,为解决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庆应坚持节约优先、立足自身、加强合作、依靠科技。即在加快辖区内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与周边省份建立能源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改造力度,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效率,促使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
一、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能源供应。随着重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为确保实现“314”整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应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量,确保能源供给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一,加大煤炭资源勘采力度,增强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煤炭工业体制改革,调整煤炭建设布局。第二,积极推进长寿化工园区1,000万吨炼油项目,加强成品油调运,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日常成品油消费需求。第三,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增强自产电力保障能力;加快国家电网在市域的全覆盖,加强500千伏超高压骨干网建设,提高220千伏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覆盖面,逐步完善城乡输电配电网。第四,积极开展全市煤层气资源利用规划;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增强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第五,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第六,加强与周边省份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二、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市单位GDP能耗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7年单位GDP能耗为1.33吨标准煤/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1吨标准煤/万元。2007年,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44.6:42.5,第二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市最大的能源消费主体,2007年,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市的76.7%。按照2007年的标准,如果第三产业能够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一个百分点,则可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72个百分点。因此,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全市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积极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第二产业内部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每年消耗了85%以上的工业能源消费量。但是,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对于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对于高耗能行业,进一步加强节能监管,启动重点行业能效对标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比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通过与各行业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企业的比较,引导重庆市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同时,大力发展相对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