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当前我国无油压缩机设计制造使用尚存在的问题
2008-08-13 00:00
对填充氟塑料元件的配方研究,尤其是高压密封元件的配方研制不足,配方与气体种类、湿度、温度、气体洁净程度使用压差速度等因素有关,技术创新需要实事求是,不该有半点科技浮澡。六十年代的兰州化学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利用玻纤作为聚四氟乙烯增强填充,最终确定采用无碱玻纤作为增强配方,当时考虑成本采用中级纤维10-20微米,拉伸长度2500-8000kgf/cm²,并考虑到玻纤在拉丝时表面涂有一层蜡状物质——自润滑剂,影响它与塑料的粘结,故采取在300-350℃温度中热处理,处理表面呈棕色,此时润滑剂也基本去掉,便可供使用;为进一步提高玻纤与塑料结合的强度,对脱蜡玻纤进行伏兰处理,将脱蜡玻纤浸入3%伏兰水溶液中,浸渍时间以浸透为度,然后在140-150℃下烘焙10-20分钟,使伏兰与玻纤表面起反应,然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经110-120℃,经15-20分钟烘干即可。选用甲基丙烯酸氯化铬络合物作伏兰处理剂,因其含有两种以上官团,其一能与玻纤表面的OH基或所吸附的水分直接进行化学反应,另一种官团能与树脂的有关基因起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最终处理的玻纤应是成打卷卷的棉花团状。但是至今国内填充聚四氟乙烯的显微照相中的玻纤是成杆状,说明其粘结性肯定不好,其玻纤未进行焙烧和伏兰处理。美国普渡文集曾在早期介绍过各种气体介质进行配方试验的装置,但在我国未曾了解到有谁对各种气体介质配方进行试验的装置,基本上是在产品上做试验,而且往往听说碳纤维好,就一拥而上,什么气体都要求碳纤维配方。制造塑料元件的单位宣称配方保密,是技术不到家还是保密,令人生疑。国外曾经对氧气压缩机的配方作了很多试验,得出采用填充25%的玻纤,其磨损系数 K值最低,在很多进口的往复式氧气压缩机中普遍采用此配方。对氧压机而言,处理氧气的主要危险是氧气本身与易燃物料的反应。其对氧气压缩机的装置系统易燃物料是易氧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易燃有机物是润滑油、粘结剂、垫片和阀片的填料;易燃无机物是碳钢、铁锈或铁的氧化皮。为减少氧气压缩机中的着火或爆炸危险,要求对氧压机的设计,为确保气缸无油润滑采用长双室中间接筒,氧气温度在177℃以上不应使用铸铁或碳钢的管线和设备,对压缩机管路中的气体速度予以限制。例如在0.1013Mpa,120℃对于干燥氧气,用于碳钢管路的安全速度是30m/s,当采用不锈钢管路对其安全速度则是61m/s,随着操作温度或压力升高,最大安全速度下降,在出现高流速的地方,零件选材以黄铜、青铜、不锈钢和蒙乃尔。对于氧气压缩机近年发生燃烧事故,如不是保密工作做的好,已是屡见不鲜,采用碳纤维配方的填充四氟乙烯塑料环,其碳纤占据20-30%配比。为此笔者建议对氧压机不宜填充碳石墨和碳纤,除安全考虑外,且对35号钢和2Ccr13等都会发生点腐蚀。? 
      国外在

[1] [2] [3]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