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开发大事记:
1993年,唐山市开始谋划在曹妃甸建设大港和临港工业区。
2002年,曹妃甸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2004年12月,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按照规划,曹妃甸港区项目将是一个以大钢铁、大码头、大化工、大电力为标志的工业新港城,港口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总投资320多亿元。
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同意首钢搬迁曹妃甸工业区。
2005年10月,曹妃甸管委会成立。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随后,仅用13个月就建成两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创造了中国建港史上的奇迹;1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上单体吹填面积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11.95平方公里。
如今,历时3年填海造地,曹妃甸面积扩大20倍,由过去的不足4平方公里,扩大到80多平方公里。
“一天一个变化”,这样形容曹妃甸一点也不夸张。
4月15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沿着渤海湾,从天津抵达毗邻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这片“黄金宝地”时,沿途经过的一条新填筑的18.4公里长的通海公路让所有人惊叹不已:太神奇了,我们居然在“大海里”开车跑了18.4公里。
踏上曹妃甸东南端的原油码头,长达783米的原油码头引桥正在建设,尽管海面风力不大,但波涛在与新建的港口码头“亲密”时,仍不时发出阵阵轰鸣,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个正在崛起的海上新城的蓬勃脉动。
驱车在工业区内穿行,各大工地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塔吊长臂飞舞,机车来往穿梭……这座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渤海湾沙岛,正以每天注入1亿多资金的投资规模在高速运转,一座因首钢搬迁至此而名声大噪的填海新城,一个被冠以“国家级”头衔的“中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中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在加速崛起。
曹妃甸的魅力在哪里?这个昔日仅4平方公里的小岛,在临港产业发展上能给烟台哪些启示?
“现在的曹妃甸一天一个样,几天不来就会找不到路”
13个月,创造中国建港史上的奇迹
“现在的曹妃甸一天一个样,几天不来就会找不到路。”在曹妃甸原油码头,面对记者,中石化华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部工程主管邱以峰颇有感触地说。站在刚建成的引桥上,他指着前方一条新修的公路说,一个月前这儿还是一片滩涂。
这就是曹妃甸人引以为荣的“曹妃甸速度”。
刚从曹妃甸管委副主任任上升迁为唐山市港航局局长邸哲敏告诉记者,面对风大浪急的恶劣作业环境,他们仅用13个月就建成了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创造了中国建港史上的奇迹;围海造地,他们仅用1年时间就形成陆域面积11.95平方公里,不仅提前5个月实现工程全部竣工,而且开创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吹填造地的先河;迁曹铁路工程,原定两年的工期压缩到一年。
面向大海,曹妃甸一路高歌猛进。按照蓝图规划,曹妃甸还将继续向大海延伸,扩张至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山市区面积的3倍。
历经短短3年的建设,曹妃甸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每天1亿元的投资规模已经让曹妃甸的港口、码头、交通、供水等设施趋向完善。
4月1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