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通用机械创新圆梦国产化
2007-04-05 00:00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不久前公布了最新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报告。报告显示,2006年前10个月,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27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提高9.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00亿元,增长41.7%,较上年同期提高39.6个百分点。该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机械业仍有宽裕的发展空间。

  在所统计的95种行业主要产品中,3/4的产品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汽车666万辆,同比增长26.1%,轿车356万辆,增长40.3%;发电设备10923万千瓦,增长30.8%;金属切削机床51万台,增长13.9%,数控机床7.7万台,增长30.8%;炼油、石化专用设备34万吨,增长59.9%。

  技术含量高者发展空间大

  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逐步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到重点支持。但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一些领域里技术水平不高,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装备仍不得不依靠国外进口,从而对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2007年装备制造业获得较为宽裕的发展空间,但“结构性过剩”的供求关系将在较长时期存在下去。今后一段时期,一般传统产品虽有一定需求增长,但竞争十分激烈;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投资增长偏快,产能过剩逐步显现。2006年1~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5.6%、52.2%、40.6%和35.1%。而且随着机械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多个行业收入增长普遍低于销量水平。

  由于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将对部分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上游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影响机械工业的经济效益,如铜、铝、优质特种钢材等原材料高位运行使企业成本增加。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宏观调控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都将给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技术创新圆国产化之梦

  为实现石油天然气开发及集输、三大化工(大型乙烯、大型化肥、大型煤化工)、大型火电站、冶金、大型空分设备、环保等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产品的国产化,我国通用机械制造业已经相继从国外引进技术150多项,通过科研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较大进展。研制成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初步具备了为石油天然气开发、大型化肥、大型乙烯及深度加工、大型火电、核电、冶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 [2] [3]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