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上海码头避风港发现中型航空炸弹 爆炸威力惊人
2007-03-06 00:00
8名民警合力水中排险

  2米多长炸弹被拖离宝杨码头

  晨报热线记者倪冬 通讯员於明

  昨天上午9时许,在距宝杨码头客运站仅150余米的长江口水域,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的民警合力将一颗2米多长的废弃“航空炸弹”安全拖出滩涂。据了解,这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最大废弃航空炸弹。

  半个月前,一名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了这颗依然存在爆炸危险的“大家伙”。因弹体锈蚀严重,暂时还未发现能够证实炸弹“身份”的文字和记号。昨晚,它被运往专门储藏废旧炮弹的仓库。

  码头滩涂惊现航空炸弹

  今年2月19日上午,以捕鱼虾为业的渔民田千志在宝山区宝杨码头附近的水域捕鱼时,突然发现码头附近的长江滩涂上躺着一枚酷似乙炔钢瓶的圆柱状“铁器”,这枚铁器长2米多,全身锈迹斑斑,朝向堤岸的一头十分纤细。

  “莫非是废炸弹?”田千志不敢掉以轻心,当即拨打110报警。当天上午,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的民警赶到现场后,确认这是一枚中型航空炸弹,依然存在爆炸危险。因炸弹距宝杨码头客运站仅150余米,炸弹所处的滩涂又是一个避风港,经常有渔民划船捕鱼,万一触碰到炸弹,后果不堪设想。考虑到随后涨潮,民警到场后当即对炸弹位置做了标记,然后安排警员在附近24小时巡逻,禁止船舶、人员靠近,以确保安全。

  伴随着潮起潮落,民警发现只有长江大潮落到最低位时才能看到这枚炸弹,涨潮时则完全沉浸在江水中。因为发现炸弹时,长江口大潮已过,民警决定在下一次大潮退潮时,等江水落到最低水位,开始打捞炸弹。期间,民警走访了大量的潮汐、防爆专家,为打捞做好准备。

  8人合力拖出炸弹

  昨天早晨,农历正月十六,恰逢长江口本月内第二次大潮退潮,宝杨码头的引桥下露出一片广阔的滩涂。在宝杨码头引桥上游30米处,一根竹竿孤零零地探出水面。

  “竹竿做标记的地方,就是炸弹的位置。”昨晨9时零6分,长江口大潮退到最低点,但江边却刮起了8级大风,打捞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必须克服困难,在涨潮前把它打捞上岸。”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派出打捞人员,趟着齐膝的江水,来到预先做好标记的区域,从水下摸到了炸弹的位置,用绳索在炸弹身上绑牢后,借着江底淤泥的滑力,合力将炸弹缓缓拖向岸边。9时40分许,8名民警用尽全力,将拖到岸边的炸弹抬上岸。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颗沾满泥浆的炸弹浑身锈迹,尾翼上的叶片已经完全锈蚀,只留下一根轴心。由于弹身沾满淤泥,且锈蚀严重,暂时还未发现能够证实炸弹“身份”的文字和记号。经初步测量,整颗炸弹长约2.6米,直径约40厘米。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尺寸还是重量,这都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最大废弃航空炸弹。

  运往仓库处理成标本

  发现“航空炸弹”的地方,位于长江炮台湾水域。在宝杨码头建造初期,曾对这片水域进行过仔细检测。“炸弹本来就在这个地方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被外力拖到这个水域的。”专家分析,很可能是有人用吸铁石在深水水域打捞废铁时,误把这个炮弹拖到了岸边。

  尽管这枚炸弹的身份还有待认定,但专家推断炸弹在落水前,尾翼可能与某物相碰后,改变了方向落入长江,因而未触发引信引爆。据有关专家判断,这种炸弹一旦引爆,能产生巨大的威力,爆炸后的

[1] [2]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