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经过近两年酝酿、设计和前期准备新设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实用性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实施中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将带动企业、地方、部门等全社会投入近220亿元。接近300亿元的总投入,将重点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突出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按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强化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开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前身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曾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计划,其自1983年实施以来,集中攻克了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特别是杂交水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关键技术突破,极大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据介绍,多年来,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定位上更多突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特别是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而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也更显薄弱。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其有效作用的发挥也已受到相当程度制约。尤其新世纪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新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