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患者健康用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医用氧生产纳入药品生产管理范畴,要求医用氧生产企业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进行强制认证。
近日,读者举报说,在开封、郑州、许昌等地,不少医院自备制氧机生产医用氧。2007年1月11日,记者在开封市对两家医院进行采访中发现,它们生产的医用氧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同时,两家医院相关负责人坦承,“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买制氧机的钱一年就赚回来了
生产的氧气含量不达标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往后走,一间房前挂着“制氧站”的字样。记者以豫东某医院工作人员考察为名,进入这个制氧站。
两台大机器占据了里面的一间房子,在几个大罐的中间有一个送气柜,据知情人讲,这个柜子上显示的数字就是氧气的含量。当时机器正在使用,送气柜上显示88.4。也就是说,这里生产的氧气含量是88.4%,而2005版国家药典对医用氧有明确规定,医用氧的含量必须在99.5%以上。
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台机器是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式制氧机,2006年4月开始使用,目前生产的氧气足够医院使用。说起使用制氧机的初衷,李先生专门算了一笔账:“机器是从山西一家公司买的,买下来也就是百十万元,制氧原料用的是空气,以前每月买氧气得花5万多元,现在一个月生产的氧气值6万元,这一正一反就是11万元,10个月就是100多万元,成本一年不就回来了?”
记者提出此举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李先生不以为然:“只要我们医院能用,你们就能用。”知情人指出,医院虽省了钱,但这笔钱并没有给患者带来任何实惠。患者在医院吸氧,费用还跟以前一样,但他们用的氧却含量不足,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没生产许可证,但制氧机合格
随后,记者采访了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器械科科长鲍帮平。“制氧机是去年上的,生产的氧气纯度能达到90%~96%。”他说。
记者指出医用氧已经纳入药品管理,2005版国家药典标准其纯度必须达到99.5%。鲍帮平不以为然,坚称药典所载医用氧标准是90%以上。记者提出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