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接触区域性造假太多的缘故,初接河南淮阳县豆门乡有一个制造汽车发动机油嘴泵配件造假基地的举报时,编辑部并没有将其列为重大选题。本刊特约记者在前期摸底暗访时意外地从造假者口中获悉,当地造假的形式颇为独特,竟采用了在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被广泛认可的“公司+农户”模式。这一现象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几番艰难的暗访,这一特大造假基地的面貌和形成过程逐渐清晰起来:近30年前,“豆老汉”等曾在洛阳一些大企业工作过的技术工人回乡“创业”。时至今日,该乡从事仿制大厂产品的造假小作坊已经超过千户。由于这些“黑户”无序经营,自然经常“受到打击”。为了解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一家名为“众力”的龙头企业就粉墨登场了。虽然该乡的有关官员还羞答答地不愿意承认制造假冒汽配已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但是该县的书记却在一次讲话中说出真机关:“以豆门众力油嘴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形成了我县良好的工业基础。”众力的法人代表也向记者透露,其年产值已过千万。该基地的产品不光“仿遍全国”,而且已“仿出亚洲,走向世界”。
在“公司+农户”这一造假模式中,由于龙头企业披着合法的外衣,给执法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正是揭露此造假模式的标本价值所在。
公司+农户:区域造假新模式
近日,开大货车的李师傅向本刊举报说,河南淮阳县豆门乡有一个制造汽车发动机油嘴配件的特大造假基地。据称当地有造假作坊上千家。
据李师傅介绍,2006年10月份,他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送货时,路过豆门乡,车上的油嘴坏了,于是找到了附近的修理厂。当时,修车师傅问是要正厂货,还是要复新件?李师傅感到很好奇:“难道油嘴也能翻新?”道出自己的疑惑后,修车的师傅笑嘻嘻地问他没有来过豆门乡吧,并称该乡造油嘴有多年历史,全国许多地方都销售这里产的复新件。
李师傅心里一惊:“我说怎么有的油嘴用一年多还好好的,有的刚换几天就坏了呢,原来是复新油嘴在作孽!”去年冬天,李师傅去山西送货,刚刚下完雪,山路比较滑。途中翻越一座大山,当车爬到半山腰时,发动机忽然熄火,车辆沿坡后滑。最终,凭借着多年的驾驶经验,李师傅才避免了一场严重车祸的发生。事后经检查,是因使用劣质油嘴造成供油不及时,导致发动机熄火。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