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使输血更安全的过滤技术
2007-01-05 00:00
朊病毒(prion)是库贾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CJD)的罪魁祸首。由马里兰大学Robert  Rohwer率领的研究小组设计出一种技术,可以将血液中潜在的致死性朊病毒(prion)蛋白过滤,有望用于清除输血用血制品中的朊病毒。 

        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比现有的清除血液中白细胞的方法保护作用强。先前有研究显示大约一半的异常、传染性朊病毒蛋白位于白细胞中,所以清除白细胞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但是传染性朊病毒在血浆中也存在。 

        世界范围内有200种左右vCJD,其中一小部分与输血传染有关,但仍然引起了健康官员的担忧。因为英国人容易食用含有朊病毒的肉类,一些国家下令禁止采购英国血液供品。尽管报道的病例很有限,但研究人员还是担心许多人是朊病毒的携带者,根据对摘除的扁桃腺和阑尾样本的检测,发现最少有4000英国人是vCJD的携带者。vCJD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发病以前没有明显症状,而且目前还没有检测人类朊病毒异常的手段,因此鉴别朊病毒感染人群很困难。 

        Rohwer  argues认为:将过滤血液中的朊病毒过程常规化能够攻克这个难题。argues及其同事搜索数据库容纳数百万小分子的数据库,寻找能与朊病毒蛋白结合的分子,得到一种树脂——L13。L13既能够与正常形式朊病毒也能与疾病相关形式朊病毒结合。 

        对L13检验过程如下:朊病毒感染hamster鼠,使其患有疯羊病(scrapie,vCJD一种)后采集其血液,然后用L13对一部分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血液(实验组,近200只)和未经过处理的血液(对照组)分别注入正常的hamster鼠。结果,一半以上数量的对照组动物都患上疯羊病,而实验组动物没有感染。研究结果刊登于《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 

        关键的问题很难在人类检测过滤效果,尽管能够检测hamster鼠血液的传染性朊病,但人类感染只有爆发了才能检测到,况且抽出如此大量的血液用于研究也是不实际的。 

        爱丁堡输血中心朊病毒专家Marc  Turner说:“检测新方法对于人类血液的效果还很困难”。Turner小组将对这种过滤方法进行评估,推测其是否值得在血库中常规化,但缺乏临床测试,很难证明过滤的有效性。 

        Rohwer小组先前检测混合物清理受感染的hamster脑组织朊病毒的能力时发现朊病毒的小片段能够穿过L13网落。没有血液检测,不能证明

[1] [2]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