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结构调整:炼油化工实力大增
2006-12-25 00:00
站在中国地图前,注视中国石化炼油化工产业的布局结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域三个石化产业集群已跃然而出,给人勃勃生机——

  镇海炼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等企业的快速协调发展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茂名石化、海南炼化、广州石化、湛江东兴等企业的扩容改造、结构调整使中国石化在提高了南方市场竞争力;燕山石化炼油改造、齐鲁乙烯改造已经完成,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和青岛大炼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使得环渤海湾区域石化产业将形成强大的后发优势……


珠三角:2006增量最大


  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9月16日投产后,10月和11月份乙烯化工产品出厂销售量由投产前的每月8万多吨增加至20多万吨,产销率保持在95%以上,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人们说,茂名石化大乙烯改扩建之所以取得如此好效果,完全得益于中国石化的结构调整战略。

  广东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业体系,培育出巨大的石油化工产品市场规模,该省的乙烯、五大通用树脂(PE、PP、PX、PVC和ABS树脂)以及5大工程塑料(PA、POM、PC、PBT和PPO)的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20%以上。反观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无不与广东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35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年聚丙烯两套新装置不仅技术领跑国内水平,在投产后也迅速实现了满负荷生产,发挥了投资效益。

  与茂名乙烯交相辉映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项目,也在今年国庆节前期建成投产。它是中国石化乃至中国21世纪第一个新建炼油项目。作为祖国最南端的炼油企业,海南炼化的建成投产对中国石化调整炼油能力布局、满足西南地区及沿海市场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海南炼化拥有国内最大的30万吨原油接卸码头,改变了过去不能实现一次接卸大型船舶的局面,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海南炼化还成为国内加工进口油运输成本最低者。海南炼化的设计也采用了国际先进、国内最为先进的炼油工艺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高硫原油,生产汽油、航煤、柴油、液化气、聚丙烯及燃料油等产品,汽柴油产品全部达到欧洲Ⅲ类排放标准,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标、国内领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高油价市场情势下,海南炼化这个“中国石化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和成品油出口基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样地处珠三角区域的广州石化千万吨炼油改造的完成、珠三角成品油管线的投用,也在2006年受到广泛关注。

  整个2006年,中国石化在珠三角地区乙烯产量新增64万吨/年,炼油增量超过千万吨,中国石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竞争优势业已体现


  如果说珠三角的石化业有如璀璨的明星的话,那么,长三角石化企业发挥完成改造后的一体化优势,更是成就辉煌。

  12月12日,镇海炼化新建的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建成并顺利交付生产。该公司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再次提升,由1850万吨/年增至2000万吨/年,在国内同行中稳居第一位。

  据了解,近年来,镇海炼化作为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在炼油行业亏损,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装置配置、优化原料

[1] [2] 下一页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