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被定为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煤层气,这种不被人们熟知的能源,近日被国家提上了规划开发的日程。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正在制订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已经圈出了15个抽采利用煤层气的矿区、5条煤层气长输管道路线,国家将给予煤层气生产企业扶持。但因正在规划,具体政策在斟酌确定之中,所以尚未对外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鄂尔多斯被圈定为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之一。“2009中国煤制天然气/煤层气(国际)高峰论坛”11月下旬在鄂尔多斯举行后,或许会有让人振奋的消息传出。
鄂尔多斯被定为
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煤层气被称为煤层里的天然气,又称煤矿瓦斯。中国煤层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2%。截至2007年底,中国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340亿立方米。
其实,关于煤层气的开发在去年就已显现。去年7月9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上就称,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源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即将发布。
当时,该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就组织编制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规划”显示,到201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量100亿立方米;建设煤层气输气管道10条,设计总输气能力65亿立方米。
而正在制订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草案中明确,到2011年煤层气利用量要达到80亿立方米,到2020年煤层气的利用量要达到240亿立方米。
正在制订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草案中,还提到了5条长输管道:山西柿庄南到山西端氏、山西端氏经晋城到河南博爱、山西郑庄到山西阳城、山西保德到陕京一线、陕西韩城到陕西西安等。目前,“端氏到博爱”线路已获发改委批复,正在建设过程中。据了解,该管道全长98.2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
此外,正在制订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草案中还提到将对煤层气矿权使用费和价款进行适当减免,并把煤层气的开发补贴标准由现行的0.2元/立方米提高到0.3元/立方米。
富矿资源
成又一经济增长点
“煤层气是一种共生资源,现在开发也许已经晚了些,但已说明我们在能源的利用上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导盖志毅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之所以没有开发利用煤层气,是因为成本和技术。
“到目前,鄂尔多斯已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吨,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内蒙古的一半,苏里格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750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1.8%。”原内蒙古煤矿学校教师赵长海分析,利用煤炭资源,几年来,鄂尔多斯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已成规模,如果在煤层气上再有所作为,鄂尔多斯在煤炭清洁利用的道路上必将走出一个完美的战略模式。
“含煤层气的地层是比较深的,比如目前鄂尔多斯的含量虽然比较多,但是现在采的煤层大约只有300米左右,所以目前被称为‘低瓦斯矿’,如果再往下开采的话,遇到情况与现在就不一样了。”赵长海介绍,我国煤层气积聚的地方,深度大约都在2000多米。据煤层气资源评价,在这个范围内,煤层气的资源量就约为3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全国大于5000亿立方米的含煤层气地区共有14个,光内蒙古含气量大于10000亿立方米的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等。
市场需求
腾出发展新空间
赵长海介绍,追溯煤层气的使用历史,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南方一些地区就用于居民生活所需。在北方地区,原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研究所曾在抚顺、阳泉、包头等地的矿区进行过实验。以包头的石拐矿区为例,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其利用后规模上不去,气压也不稳定,未达到预期效果。
上世纪90年代,煤层气开发出现热潮,有关部门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开发试验。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先导性试验井组8个,各类煤层气井615口,其中多分支水平井7口,地面煤层气抽采不足1亿立方米。
2007年3月,鄂尔多斯也成立了煤层气工作小组,谋求煤层气产业化。
而盖志毅则认为,煤层气的利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在煤层气开发的区域内,没有与之配套的输送管线,使开发与市场脱节。此前在很多矿区出现了“点天灯”现象;其次是缺乏低浓度瓦斯的安全输送和利用技术,大量低浓度瓦斯只能在稀释后排空;再就是煤层气综合利用缺乏安全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综上所述,诸多因素影响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据预测,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而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每年均超过120亿立方米。盖志毅分析,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煤层气可以与天然气同输同用,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本报记者 荆国栋
关于召开“首届中国空分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通知
我国的工业化之路也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如今,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以能源、冶金、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为支柱型产业的工业大国。国家的工业化离不开机械制造业,中国空分装备制造产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经济在刚走出漫长的经济“寒冬”又遭遇到国内的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诚然,这种过剩不仅仅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确切的讲应该是从国内工业兴起的时候就已经遗留下了种种弊端与危机,而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危机只是导火索。
2009年8月26日国家工信部下发了关于抑制八大行业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八大行业中有六行业与我们空分装备制造企业息息相关。之后,工信部联合各部委陆陆续续共下发了数个文件,其中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各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及引导措施。
论坛主题:
首届中国空分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暨2009年中国·国际空分产业现状及发展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气体分离设备分会
《气体分离》杂志编辑部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 话:010-88393520-837、838、839、84675671、84675672
联系人:汪仁蜀 13601037658 靳九如 13611292041
一、参会对象:(本次论坛规模200人)
1、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管部门。
2、钢铁、石化、化工行业研究院、设计院、行业分析机构。
3、钢铁、石化、化工行业企业。
4、气体分离设备制造企业。
5、气体分离设备配套企业。
6、工业气体行业企业。
二、参会对象职务:
董事长
总经理/副总经理
营销总监/营销副总/销售总监
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采购总监/采购经理
技术总工程师/技术副总工程师
三、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09年12月14- 18日(报名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9日)
2、会议地点:中国·海南省海口市
四、 会议内容:
1、 探讨我国气体分离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2、 探讨“空分装备制造产业与工业供气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3、 剖析世界空分市场环境,民族空分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引领潮流的时机是否成熟。
4、 探讨我国空分技术现状及发展。
5、 冲破“外强内弱”的发展壁垒,振兴民族空分装备制造产业。
6、 国家职能部门如何及时制定行业政策引导国内空分装备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空分装备制造企业对制定行业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有那些好的建议和要求。
7、 探讨上游产业产能过剩及产业调整对空分装备市场的影响,寻求应对措施。
8、 工信部提出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是否适用于民族空分行业,企业间应该在技术还是资金上出好“重组拳”。
9、 探讨如何加强气体分离设备行业上、中、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
五、 拟邀请嘉宾:
专家组:
周智勇、历彦忠、刘应书、顾福民、江楚标、李化治、杨湧源等
行业协会领导:单金铭、毛绍融、王忠建
主管部门领导:正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