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杭氧有史以来工程管理制度最健全的工程项目。

8月9日,迎着温和的阳光,记者前往宁东镇杭氧神华宁煤6套十万空分设备项目现场。车子行驶在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的大道上,沿途路经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基地,一座金灿灿的金字塔形建筑便是神华宁煤集团总部。继续前行,视野豁然开朗,在广阔天地的不远处,便能看到一个建设集群,一层层的脚手架、数百吨的大吊车清晰可见,在蓝天白云下,大气磅礴,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这便是杭氧神华宁煤十万空分设备项目建设现场。
来到杭氧神华宁煤项目部办公室,三间小平板房,简简单单,和普通建设工地的办公室无异,项目部各方人员早已到岗工作。经同意,我们来到施工现场,更近距离地观察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空分界区Ⅱ系列从南到北,依次是第一套至第六套空分设备。
记者看到,5号空分设备压缩机厂房已完成60%,边上4号空分设备压缩机厂房几近结顶,工人们正在做结顶前最后的准备工作,而另一组中冶天工施工组正在对4号冷箱基础进行进一步测绘,确保冷箱设备安装前的基础精度要求。杭氧神华宁煤项目经理应克廷、项目助理吴天强也在骄阳下一同测绘,监督、协调。
8月的宁夏,虽没有杭州酷夏炙热那样咄咄逼人,临近中午的日光却也气势汹汹,又因当地纬度较高、云层稀薄,便也觉得比方才热了些。走了不多久,身上已开始出汗。当记者摘下安全帽,想稍稍透透气时,穿着明黄色背心、在现场巡视的项目副经理、安全负责人钟永新走到记者身边,提醒记者戴上安全帽,离脚手架远一点,注意安全。

钟永新介绍说:“神华宁煤集团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实行企业QHSE标准化管理。杭氧项目部根据要求,加强了高空作业、地管埋设、焊接保护、用电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并设立了3名安全员,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树起了警示标志。加紧督促施工单位按项目的安全制度进行施工、操作,若有违章,及时进行劝说教育、现场指正。今年6月份曾进行过安全演练,培养施工单位、项目相关各方人员的安全意识。对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如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的,发现一个罚款1万元。仅这个月就对施工单位开了27000元罚单,对监理公司开了5000元罚单。杭氧总部还派安全环保部安全注册工程师进驻项目现场,协同工作人员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杭氧神华宁煤项目是杭氧有史以来工程项目安全规章制度最健全、最完善的。”
走走停停,钟永新陪同记者来到了2号空分设备场地。抬头望去,工人们正在背光下搭设2号空分设备空冷器脚手架。阳光的照射下,只见一个个吊挂着安全带、在脚手架上移动、操作的黑色身影与纵横交错的脚手架钢管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剪影。
据了解,目前,项目各套空分设备基础建设进展顺利。1号空分设备空冷器第三层框架浇筑完成,土建结构全部完成,现开始拆模,厂房第五段柱子具备浇筑条件,下周进行浇筑;2号空分设备压缩机顶板基础浇筑完成,空冷器第一层脚手架搭设完成;3号空分设备空冷器第二层框架脚手架搭设完成,开始钢筋绑扎;4号空分设备厂房钢结构开始安装,空冷器第一层框架浇筑完成;5号空分设备空冷器第一层脚手架搭设、厂房第三段柱脚手架搭设完成,开始钢筋绑扎。
最南面的1号空分设备施工现场是最热闹的,也是施工进度最快的。刚从临安制造基地空分厂运抵的1号空分设备上塔,安静地躺在一旁,如同一个等待检验的“新生儿”。不远处数排冷箱板整齐地堆放在场地,正等待着它们最辉煌的那一刻(吊装)。一组工人正在对冷箱板进行拼装焊接、矫正,这是1号空分设备第一层冷箱最后一块冷箱板。
用心管理,十五分钟高效处理几项事务

在建设现场走了一圈,记者回到了项目部办公室,而此时办公室已没了人影。碰巧回办公室的金智宏师傅告诉记者,大家都去现场巡视了。项目4月开工建设,杭氧项目部精心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4月15日,第二批人员来到项目现场,组成杭氧宁煤项目部,进一步熟悉管理要求,做好接手管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神华宁煤集团管理制度多、管理程序复杂,仅安全方面就有动火作业、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特殊作业等58项。杭氧现场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神华宁煤集团管理制度。5月17日,在项目部的不懈努力下,与神华宁煤集团、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正式签订了四方管理协议,正式全面接手项目。直至今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杭氧现场管理人员督促中化六建、中冶天工两家安装单位按规范要求施工,结合现场建设特点,详细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冷箱吊装、大件设备吊装、组对、焊接》、《管道施工》、《冬季施工》等质量、安全、安装操作、文控各方面专项管理制度,并与临安制造基地空分厂等兄弟单位加强信息交流,不间断跟踪最新的发货进度,调整现场建设、安装计划,同时根据现场实际进度,适当调整发货顺序和计划,使现场施工紧张有序。
“管道、板式支架、塔器支架都到了吧?”
“在卸货,有点麻烦啊!三个产品拼车装运过来,卸货要三个地点,我现在已经安排分时卸货了……”
应克廷、吴天强正忙着接电话。这时,项目副总指挥、生产管理部部长寿惠卿,空分厂副厂长余宝林,储运公司工会主席王建勇,空分厂厂长助理王培宏几人风尘仆仆地走进项目部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便交流起了工作。
“现在分子筛要在露天进行总装生产,由于有些部件要防雨,所以需要一个长20米、宽12米、高7.5米的棚子,想跟施工单位协商,让其帮忙制造。另外还有一个烧焊的防护罩,需要借两名焊工拼装一下。”王培宏说。
“我回去以后与空分厂、设计院开会讨论一下,通过就实施……强度等都要计算下。” 寿惠卿补充。
“材料、钢管,施工单位都有,可以,我去协商一下。”应克廷回复道。
……
短短15分钟,几项事务都及时沟通,讨论完毕,在得到明确解决意见后,工作碰头会结束,一行人又匆匆投入其他工作中。
记者不禁感叹他们的效率之高。“这样的场景,宁煤项目现场每天都在发生,而且有时一天就好几次。” 吴天强说,“项目部全体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得失,大部分同志在现场,一干就是两三个月。晚上只要有安装队在施工,我们就必定加班,对施工进行全程监控。其实,相比几十年前杭氧前辈的工作环境,现在的条件不算艰苦,除了饮食不习惯,其他的都能慢慢适应。作为我来说,能参与其中,是很高兴、很荣幸的事儿。日后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参与了公司最大的项目,与大家分享这段美好的回忆。现在,项目现场的所有人目标一致,把全部心思都用在项目上。”
他们注视着冷箱板每一步的前行
8月银川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艳阳高照不时就变成乌云压顶。风起,雨也便“娓娓”而来,几公里外还有一股小龙卷风正盘旋着。趁着还只是零星小雨,工人们开始了1号空分设备第二层第一块冷箱板的吊装。待两名工人仔细地扫去冷箱板上的粉尘,吊机开启,不断升高,另两名工人用绳索牵引着冷箱板,时而紧拉,时而松释,以调整方向与平衡。到达一定高度,冷箱板运行改为平移。微风中,冷箱板有些微摇,而一层冷箱板顶部已有数名系着安全带的工人等待着对接、焊连,将冷箱板固定。地面,杭氧项目部的所有人员都来到吊装现场,协调着工作,注视着冷箱板每一步的前行。
一侧,在冷箱板堆放区,应克廷正站立于冷箱板堆上,没有撑伞,没有过多的举动,黑框眼镜下小小的眼睛密切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介绍说,这种天气下,吊装更难了。而且今天必须吊完两块不同方位的,形成支撑。不然,风一大,很危险。
两块冷箱板吊装完毕。细雨中,应克廷走下冷箱板堆,微微一笑,一边放松地甩动双臂,一边缓步走回办公室。或许,现场的所有杭氧人,都是这样担心着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而又从容淡定、不露声色。
这时,装有1号空分设备下塔和主冷的储运公司运输挂车缓缓驶来,进入建设现场,意味着又一项任务摆在了现场杭氧人的面前。
傍晚18时,下班了。坐在杭氧项目部唯一的一辆公车上,大家讨论着明天的工作……
连线:神华宁煤空分设备异地生产现场

在经过严格的车间现场安全防护检查后,记者来到神华宁煤十万空分设备异地生产现场。车间内机声隆隆、弧光闪烁。
车间中段一只长20多米、网状结构的大部件,立即吸引了记者,这就是空分厂正在生产的分子筛部件。为提高分子筛生产质量和性能,空分厂特将两只分子筛套在一起对称生产,看上去比平时长、比平时大。
5名空分厂员工正在忙碌地吊装分子筛,改变分子筛的加工位置。一旁有的员工正在进行分子筛内部焊接操作,有的员工正在测量尺寸和讨论加工方法。他们告诉记者,这次空分厂共有14名员工来宁夏,已连续奋战了3个月,现在正在加紧生产第二套十万空分设备的分子筛,第一套部机已全部完成,过两天就要运往项目现场进行安装。虽然在异地生产场地,行车等设备不能随意调配,但他们穿插生产,不耽误生产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公司领导、空分厂领导都前来看望和慰问,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质量检验部、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领导也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本报记者 邵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