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初露峥嵘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二十冶先后承建了太原钢铁、本溪钢铁、长治钢铁的空分装置,开始了与制氧工程不解的渊源。空分工程,即制氧工程,是在深冷状态下(-196℃)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进行分离的大型工业装置,是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的重要公辅能介系统。制氧工程的合同额在钢铁、化工、石化行业建设项目中不算突出,但施工技术难度却非常大;其介质管道包括铝镁合金、不锈钢、碳钢等多种材质,且全部为100%射线探伤的压力管道,对管道焊接质量要求非常高;大件设备多、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高空作业多;工艺系统复杂、调试难度大。可以说,制氧工程是钢铁、化工、石化等建设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块“硬骨头”,中国二十冶按照一直秉承“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宗旨,发挥了中冶人踏实勤奋的优良品质,潜心钻研:管道焊接要求高,就抽调高水平的焊工,组织资深焊接工程师进行培训;对工艺和系统不了解,那就边自学边邀请外方专家授课。通过一系列措施,攻克了制氧工程的施工技术难题,给业主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85年,宝山钢铁在上海开工建设,中国二十冶连续承建了宝钢1号—6号空分装置,其中宝钢5号空分装置(72000Nm³/h)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空分装置。这一系列空分装置的建设,让中国二十冶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制氧工程领域逐渐站稳了脚跟,也逐渐在中冶各子企业中突出了制氧工程建设的能力。

宝钢中厚板分公司1-4号制氧工程
2000—2012年:制氧专业户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中国二十冶大力拓展制氧工程领域的市场。一方面,继续抢占钢铁行业的制氧市场,先后承建了宝钢7号制氧、宝钢浦钢1号—4号空分装置、武钢5号—7号空分装置等工程项目,一跃成为国内钢铁行业制氧领域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开始进军化工、石化、煤化工领域的制氧工程,先后承建了烟台万华、中石化、神华等多套大型空分装置。同时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集团、美国空气产品、美国普莱克斯等国际最知名空分装备供应商,以及杭氧、开元等国内空分装备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用户建设满意的精品工程,一直是二十冶人乃至中冶人秉承的理念。每个制氧工程建设前,二十冶人均积极组织质量创优策划,做到了质量创优的超前准备、计划周密、高效落实,实现了高速、高质、高效地建成用户满意的一流精品工程。中国二十冶在制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多次荣获湖北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杯)、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上海市“申安杯”等质量奖项。
中冶集团之所以在国内、国际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冶金建设份额,与其拥有的21000多件专利技术,以及发布的44项国际标准、430余项国家标准有很大关系。中国二十冶在制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创新核心施工技术,制定标准。2011年,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筹划,中国二十冶主编的国家标准《空分制氧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77-2011)正式发布,对制氧工程的安装方法、验收要求均提出了一套标准。同时,中国二十冶形成了大功率高转速设备安装、铝镁合金与不锈钢设备管道安装、冷箱制造、大型超低温液体储罐制造、智能化控制系统调试等核心技术;科研项目“大型空分系统安装新工艺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技术科技研发”获国家财政部资助,并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冶集团多项科学技术奖。
此时的中国二十冶,在制氧工程领域的建设迎来了质变,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质量创优等方面均是一骑绝尘,被业内齐声称赞为“制氧专业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氧建设“ 国家队 ”
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等行业进入了低迷期,产能过剩等问题凸显,制氧工程的市场也在逐步萎缩。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钢铁、化工等传统工业必须走上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此时的制氧工程主要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一类是产能转移项目,包括对原有空分装置的节能环保改造、拆除搬迁;另一类是具有全新工艺和装备的制氧集群,通常为500000Nm³/h甚至1000000Nm³/h以上的制氧集群。但这两类项目的施工难度都要高出传统制氧工程一大截,截止2012年,这两类项目在国外也无成功实施案例。
此时的中国二十冶面临着两个选择: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实施难度极大但合同额并不突出的新型制氧工程,还是直接放弃、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开拓其它领域的市场?这一年的中冶“9·5”会议给出了答案,国文清提出了中冶人要沿着回归主业、聚焦主业、发展主业、做精主业的正确路径,重拾冶金主业的看家本领。二十冶人紧紧围绕中冶集团的要求,再次拿出了40多年前初次建设制氧工程时的热情,由公司领导牵头,集中制氧工程项目的技术、施工、经营等精英人才,边学习边对新制氧工程项目的组织、部署、质量、安全、协调等进行策划,编制方案。
宝钢湛江制氧工程是将宝钢上海罗泾制氧分厂两套60000Nm³/h空分装置整体保护性拆除,并搬迁到1800公里以外的湛江再建安装。进行如此巨大规模的空分装置异地保护性拆除安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中国二十冶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虚拟仿真、模块化拆除、二维码设备管理等技术,最终实现了两套空分装置,较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投运,并实现了设备、管道、结构的100%利旧。液化空气集团的一位资深技术专家称赞道:“该工程的实施是国际首创,中国二十冶创造了奇迹,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国二十冶成为国内外首个具备制氧工程产能转移项目建设能力的企业。
宝钢湛江制氧工程
恒力(大连)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一次性建设难度最高、要求最严、工程量最大的炼化项目。该项目配置了6套80000Nm³/h空分装置,是国内规模和技术均领先的制氧集群。其中,6套主冷箱和氩冷箱是制氧集群的核心设备,主冷箱长7.8米、宽7.5米、高60米、重480吨,氩冷箱长7.1米、宽6米、高59米、重345吨,为国内最大的整体撬装式冷箱。二十冶人经过多个日夜的精心准备和高效组织,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吊装方案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内3200吨级超大型起重机应用于空分制氧领域的先河,也标志着中国二十冶拉开了国内大型整体撬装式冷箱安装的序幕,在渤海湾为制氧工程的发展又树立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

宝钢中厚板分公司1-4号制氧工程
中国二十冶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高度重视对新制氧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研发。形成了空分装置利旧建造成套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形成省部级工法5篇、申请专利40余件,空分装置利旧建造技术先后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建设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二等奖,先后获上海市经信委专项课题资助、宝山区专利产业化项目资助。
二十冶人经过40多年的筚路蓝缕,从对制氧工程一无所知到成为制氧工程建设“国家队”,其发展变化令人瞩目。然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推进,制氧工程的工艺、制造和施工技术会更新更快,二十冶人将积极面对压力,迎接挑战,充分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不忘初心,为建设美好中冶、实现中冶人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